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体育社会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85065
  • 作      者:
    陆小聪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本《现代体育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体育与相关的社会设置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在体育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体育社会问题的本质等。这些论述为我们更全面地辨析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更理性地理解体育在个人生活中的价值,无疑具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体育社会学导论<br>    现代体育正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世界的图景之一。精彩的体育赛事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各类媒体充斥着体育的报道评论,在余暇的时间里人们盘算着如何用体育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体育更是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符号和交流媒介,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能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感受着体育所带来的欢欣或者困惑。<br>    体育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活动,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结构相关联.反映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观念、制度和风俗,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构成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社会空间里人们对于体育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那么体育是究竟怎样演变成现在这个形态的?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在哪里?体育社会学研究又何以可能?这些就是本章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br>    第一节 如何定义体育<br>    何谓体育?从语义学的意义上说,体育所指的就是一种对于“身体的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归属于教育的范畴,学校体育是这种意义的最好体现。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发现体育一词是从日语的同名汉字中转译过来的,它的前身是“体操”,专指20世纪初期在日本学校中开设的诸如“兵式体操”等教育课程。当“体操”更名为“体育”后,其内涵也随之得到了扩展,体育的含义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领域,同时也指称那些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以及工作之余的健身娱乐等活动。由此看来,体育的概念是双义的,即在狭义的意义上,它是特指在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它更为广泛的含义则包括人们通过身体运动的形式所展开的各类竞技、娱乐、休闲和社交等活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体育社会学导论<br>第一节  如何定义体育<br>一、Spon概念的由来<br>二、Spon论的展开<br>三、回归到体育<br>第二节  体育的历史变迁<br>一、古希腊的体育精神<br>二、西方近代体育的形成<br>三、中国体育的社会建构<br>第三节  体育的现代发展<br>一、体育的高度竞技化发展<br>二、体育的大众化趋势<br>三、体育的商业化倾向<br>第四节  体育社会学的视野<br>一、作为方法论的社会学<br>二、体育社会学何以可能<br>三、体育社会学的发展<br>第二章  体育与政治<br>第一节  体育体制及公共政策<br>一、关于体育体制<br>二、我国体育体制及公共政策<br>第二节  体育中的政治化现象<br>一、体育的政治化<br>二、什么使体育政治化<br>三、体育中的政治化现象<br>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br>一、政治介入奥林匹克运动的表现形式<br>二、政治介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br>三、奧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功能<br>第三章  体育与经济<br>第一节  体育经济的特征<br>一、什么是体育商品<br>二、消费是利益分析框架的关键<br>第二节  体育经济的供求分析<br>一、体育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br>二、体育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br>三、国內体育产品总值<br>第三节  体育与经济的因素分析<br>一、体育消费<br>二、体育生产者<br>三、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br>第四节  体育经济的运行模式<br>一、模式分析<br>二、观念模式<br>三、管理模式<br>四、营销模式<br>第四章  体育与文化<br>第一节  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br>一、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br>二、东西方体育文化共同点<br>第二节  体育精神与价值规范<br>一、体育精神与体育人文精神<br>二、对现代体育精神的诠释<br>三、现代体育精神的构建<br>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意义<br>一、奥林匹克文化的来源与范畴<br>二、奥林匹克文化的性质<br>三、奥林匹克文化的內涵<br>第五章  体育与教育<br>第一节  现代教育制度与体育<br>一、教育与体育关系的历史变迁<br>二、现代教育制度与体育<br>三、中国现代体育教育<br>四、英关现代体育教育<br>第二节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br>一、体育与人的社会化<br>二、我们为什么参加体育运动<br>第三节  体育的教育功能及其发展之路<br>一、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br>二、体教结合——中国体育教育的发展之路<br>第六章  体育与传媒<br>第一节  传媒研究的主要理论<br>一、经典的传播学理论<br>二、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br>三、当代文化研究<br>第二节  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发展<br>一、体育与传媒的结合<br>二、传媒对体育的推动<br>三、传媒对体育的控制<br>第三节  中国体育传媒的发展<br>一、平面体育媒体的现状<br>二、电视体育媒体产业<br>三、新媒体介入体育传播<br>四、中国体育传媒业的总体概况<br>第七章  体育与观众<br>第一节  走进体育场的意义<br>一、体育观赏的文化意义<br>二、体育观赏的社会功能<br>第二节  球场暴力与社会安全阀<br>一、球场暴力的定义<br>二、谁在球场內“动粗”<br>三、球场“动粗”是社会安全阀吗<br>第三节  球迷群体与人际沟通<br>一、球迷的界定及类型<br>二、群体与球迷群体<br>三、球迷群体与人际沟通<br>四、球迷组织化——一种人际沟通的结果<br>第八章  体育与城市规划<br>第一节  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br>一、城市景观体育的概念与特征<br>二、城市景观体育的背景与意义<br>三、城市景观体育的现状与发展<br>第二节  体育与城市公共空间<br>一、城市公共空间概念<br>二、体育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br>三、城市体育公共空间的形态<br>四、城市体育公共空间的发展<br>第三节  奥运会与城市规划<br>一、奥运会对城市规划的意义<br>二、“绿色奥运”理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br>三、北京奥运会对城市规划的推进作用<br>第九章  体育与社区建设<br>第一节  社区体育概说<br>一、社区<br>二、社区体育的兴起<br>三、什么是社区体育<br>第二节  城市社区体育和农村社区体育<br>一、城市社区体育<br>二、农村社区体育<br>第三节  社区体育与社区建设<br>一、什么是社区建设<br>二、社区建设对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br>三、社区体育对社区建设的作用<br>第十章  体育与生活方式<br>第一节  体育与家庭<br>一、家庭的概念及其功能<br>二、体育与家庭的关系<br>第二节  体育与社会交往<br>一、社会交往和社会交往方式的新变化<br>二、现代社会交往的冷漠、孤独和人类对新型社会交往的渴求<br>三、体育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平台<br>四、社会交往促使人们参与并坚持体育活动<br>第三节  体育与休闲时尚<br>一、体育休闲是休闲的重要內容之一<br>二、发展休闲体育,促进体育游戏化、生活化<br>三、体育时尚化有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和普及<br>第十一章  体育与未来社会<br>第一节  体育与全球化的发展<br>一、关于全球化<br>二、经济全球化中的体育<br>三、全球化与体育文化<br>四、体育全球化与地方性体育<br>第二节  体育与风险社会<br>一、中国体育场域的风险生态<br>二、体育场域风险的生成机制<br>第三节  未来的体育<br>第十二章  研究综述: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br>第一节  功能主义的研究<br>一、参与体育运动与发展良好性格之间的关系<br>二、群体、社区和社会中的体育运动和社会整合<br>三、运动参与和成就动机<br>四、运动参与和提高防御能力之间的关系<br>第二节  冲突理论<br>一、运动员的身体是如何被异化的<br>二、体育运动如何对人们加以强制和控制<br>三、体育运动和商业主义的发展<br>四、体育运动与民族主义和军事主义的关系<br>五、体育运动和种族主义、性别主义的关系<br>第三节  批判理论<br>一、女权主义理论<br>二、文化研究<br>第四节  互动理论<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