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原来如此:1840-1949中国底本:插图珍藏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14940
  • 作      者:
    钱波,夏宇编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原来如此:1840-1949中国底本(插图珍藏版)》是2005年出版的畅销书《非常道》49年前的合集,并加上非常直观鲜明的插图,为广大读者揭开了许多曾经似是而非的历史背后令人震惊的真相,四年前,《非常道》一书在吴思的《潜规则》之后再次震撼了许多读者,他们从精辟而入木三分的论述中看到了对历史的生动解读,成为当时没有宣传就成功的畅销书。今天合集的出版加重了内容分量,并且大量插图使阅读更有趣味。
展开
作者简介
  钱波,湖北随州人,1969年生,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自由撰稿人。
  夏宇,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编辑,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原本就不是娃娃看戏,人物一出来就问是忠臣还是奸贼,舞台上勾个脸谱就忠奸立判了。历史从来就不是这般简单。我们只有把所有的人物、事件还原到复杂的历史境况中去,才能看出可触可感的血肉肌理。《原来如此:1840-1949中国底本(插图珍藏版)》挑选的就是一些历史人物的“边角料”,说是“边角料”,自然是相对于一般的历史资料而言的,都是些无足挂齿而又生鲜灵活的闲言杂事。虽然,读这些“边角料”对于半个世纪以前那段完整的历史而言,差不多是盲人摸象,今天摸摸张三的胳膊,明天摸摸李四的腿,但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些有血有肉的胳膊、腿拼凑起来的。反正历史的细节,是尽量摆在这里了,看官自便。
  
  对于1840-1949这段历史,确实无法叫中国人避而不谈,但如何谈论这段历史,确实已经有太多宏大叙事了。于是《原来如此》就是从细节入手,专门看历史的边角料,有点历史八卦的意思,不过此八卦非彼八卦,不过是在那些被低调处理得历史背后,看清真相而已。
展开
精彩书摘
  里外折腾
  清朝征剿太平天国时,开始参用西法训练士兵,并聘用了戈登、华尔、买忒勒等洋将。戈登的洋枪队对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战事既了,他又远赴埃及投机,结果被苏丹民族军队击毙。华尔在中国阵亡时,遗命穿清朝官服入殓。买忒勒则颇知中国古书,曾有某清朝官员冒着大雪前来拜访他,他一面用西方礼节与来客握手,一面吟诵《诗经》的句子:“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后来他在攻打绍兴时阵亡。
  魏源早就指出:“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而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20多年后,迫于当时形势,清廷才设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外文学校——同文馆。然而在日本,魏源的《海国图志》早就成为知识界人手一册的经典。
  康有为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途经香港、上海、天津等地,游历租界,见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威严,乃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于是大购汉译西学之书,潜心攻读。
  伊藤博文从英国留学归来,大倡优化种族之论,认为黄种人荏弱不堪,不及白种人远甚。他当政后,即实施“谋种”政策,凡欧美白人入其境内,辄鼓励日本女子与其野合,以改良种族。谭嗣同对此十分羡慕,然亦知此法断难行于中国,于是喟然作诗曰:“娟娟香影梦灵修,此亦胜兵敌忾俦。蓦地思量十年事,何曾谋种到欧洲?”
  戊戌变法期间,陈鼎的改革建议较之谭嗣同等更为激进。他认为赶超英美,有四个当务之急:一是变服装,即穿西服,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把奇装异服的西方人当成“鬼”了,有利于学习西方;二是合宗教,即合并基督教和孔教,彼此都要顶礼膜拜;三是通语言,要求士人尽学西语;四是通婚姻,鼓励中国人与西方人通婚,如此才可更广泛地认知西方。陈的建议引起了光绪的兴趣,曾令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认真阅读。
  李鸿章访问美国,有记者问他是否可以将美国的报纸介绍到中国,他答道:“我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我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敢讲真话,只讲真话。我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章太炎曾撰文痛贬西方人所用之铅笔、钢笔,并考证出中国古代已知使用铅笔,只是后来才衍化为毛笔。他说:“展转蜕变,毫之制造愈良而铅铁遂废不用,欧洲则讫今未改,以笔言之,亦见汉土所用为已进化,而欧洲所用为未进化者也。”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袁克定说:“中国的东邻日本,奉天皇为神权;西面的英、俄,也以帝国为根本制度。中国地广人众,位于日、英、俄之间,离合众共和的美国则很远。美国人断然不能远渡重洋,来作中国的强援。如今中国的共和制度刚刚建立,执政者多为帝国旧臣,而革命分子势力脆弱。以袁大总统的威望,一变民国为帝国,变总统为皇帝,这正是英、日、俄各国的愿望。德国誓以全力襄助此事 !”袁克定大喜过望,回国后即转述与袁世凯,极力怂恿称帝之事。
  顾维钧任总统府秘书时,将他在哥伦比亚的老师古德诺推荐给袁世凯作法律顾问。古德诺当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院长,也是全球政治学和行政学的权威。他忠人之事,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写出了著名的《共和与君主论》,主张中国实行君主制度。他说:“以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情况来看,既不能一成不变,又不宜变得面目全非,相对于民主共和政体,显然以君主立宪为佳。”他本是提交给袁世凯作参考的,不料却被袁世凯遍示于众。古德诺因此成为跳梁小丑,并失去了代表共和党竞选下任美国总统的机会。
  民国初年,正值德国威震欧洲,北洋军遂处处效仿德军。不仅教官选择、阅兵步伐、制服款式等均向德国看齐,连蓄须也流行德皇威廉二世的八字牛角须,袁世凯本人如此,其部将曹锟、冯国璋、段祺瑞……一概如此。
  蒋介石留学日本时,常在电车、火车或渡轮上看到日本人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一章节,即闭目静坐,若有所思。蒋大受刺激,遂买了大量王阳明的著作开始研读。他说:“对于这个哲学,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种心领神驰的仰慕……”
  罗素说:“我爱中国人,但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抵抗凶恶的军国主义,中国的文明将大部分被摧毁,他们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不是被征服,就是采用他们敌人的各种劣习。”“新中国应该为自己设立目标,要保存中国固有的民族性:文雅和礼节,坦诚和谦和,加上有西方的科学知识,且把它应用在中国的实际问题上。”他相信,除非中国保存其固有的爱好和平的生活哲学,不学西方对人对事的侵略态度,否则中国采取了西方的政府制度和工业化,不一定能增进世界和平的机会。
  1921年,李璜等中国青年党人给巴黎大学的学者写信,请教三个问题:一、人是否宗教的动物?二、新旧宗教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三、新中国是否还要宗教?他们收到了三位著名教授的回答,他们是中国历史专家马尔塞·格那列、小说家亨利·巴尔比斯、社会学学者布格列,他们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巴尔比斯认为,基督教作为经济政治扩张的工具进入中国是个不幸。
  梅兰芳访美时,一位美国老太太十分痴迷,每场必到。后来她得到了与梅兰芳见面谈话的机会,她拉着梅兰芳的手赞叹不已,说:“这是多么好看的一双手呵!为什么演出的时候要用袖子遮起来呢?”
  1929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上呈天皇的奏折中说:“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抗战爆发后,陶行知赴美国募捐,结识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的著名脑外科大夫白求恩。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绍了中国的严峻形势,白求恩便马上组织了一支医疗队赶赴中国。
  抗战后,美国为着自己在远东的利益,极力调停国共矛盾。1946年2月,当国、共及其他各党派在重庆上清寺签订一个基本方案后,美国特使马歇尔致词:“此协定为中国之希望。我相信其将不为少数顽固分子所污损,盖此少数顽固分子,自私自利,即摧毁中国大多数人民所渴望之和平及繁荣生存权利而不顾也。”
  抗战中,陪都重庆电力缺乏,灯光昏暗,可即使是这昏暗的灯光也是有限制的。对此蒋廷黼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采取日光节约时间,每年4月1日将钟表拨快一小时,行政院长孔祥熙当即反对,认为这是闻所未闻的。此议于是被否定。但是不久以后,一个美国人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却马上被采纳了。
  鲁迅说:“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
  何键离任湖南省主席前,断的最后一个案子是,下令枪毙了一个妇女,理由是她竟然嫁给日本商人为妾。那日本人已经撤侨回国,他的中国小妾不仅有“通敌罪”,且有辱中华女性的民族气节,所以罪不可赦。自然不少人拍手叫好!然而不要忘记,中日开战后,郭沫若回国当了高级官员,他留在日本的妻儿纵然遭受歧视,也决不至于被判刑或处死。’可见中国当时的法律精神是多么淡薄了。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颓势一发而不可收,胡适、雷震等人办了一份杂志,希望借文字之功,鼓舞灰心丧气的军民,挽大厦于将倾。胡适提议,当年戴高乐在国难中办有一份《自由法国》,那么现在的这份杂志不妨叫《自由中国》。雷震即向蒋介石转述这层意义,蒋对其大加嘉许。但等他们都移驾台湾之后,这份刊物却成为攻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利器,最终被封禁了事。
  雷震案发生后,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纽约时报》上质问美国政府:“我们广大的援助背后,竟没有政治自由的意念吗?我们冒了战争的危险保障台湾,只不过是为了支持一个宁愿使用不必要的警察国家方法,而不愿意健全的政治进步的独裁政权吗?”
  中国从英国进口斯贝发动机,英国人感到很奇怪,因为斯贝发动机是中国人吴仲华发明的。吴仲华20多岁就在英国当了教授,在日内瓦会议时见到了周恩来,要求回国,虽然英国方面拚命挽留,他却义无反顾。他回国几十年内都默默无闻,还不断受到批斗。后来国家发现进口的斯贝发动机有质量问题,便派他去交涉,英国人听说他来了,马上同意照价赔偿,不少英国专家还声称吴是他们的老师。
  朝鲜人李百拂认为:“中日两国之立国风格迥乎不同,中华信乎为泱泱大邦,仅举一最小之事为证,已可见其对世界友国之诚挚态度,非浅薄险隘之日本所能及也。如中国根据译音名其邻国,英国、德国、美国、法国……在中国文字中皆为懿词,均含褒义。若日本则适相反!名德国日‘独’,意为独夫之国;名旧俄日‘鲁’,意为愚鲁,经俄国抗议,才改作‘露’,但仍有薤露朝阳之意;名美国日‘米’,看似无他,实际上有吞食之的嘲谑之意。两者对比,一目了然!”日本人称美国为“米国”的不尊重态度,蒋介石亦曾在演说中谈及。
  左宗棠平天山南北路,收复新疆,其办理新疆军务十数年,凡大军经过地方,都令士兵修筑道路,并沿途植树。左宗棠的老师隆无誉在《西笑日觚》一书中说:“左洛靖自泾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后人为感念他疵荫西北之功,称之为“左公柳”,并在沿途置碑,上书“昆仑之墟,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牧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1879年,杨昌浚应左氏之请到酒泉,发现沿途道旁,垂柳夹道,一片绿荫,景色绮丽,因触景生情,赋诗日:“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展开
目录
1 里外折腾
15 打打杀杀
31 恻然
45 憾事
57 疙瘩及其他
71 花边
85 鸡毛蒜皮
103 说学逗唱
117 天作孽?自作孽
139 无答之问
157 见地
171 台上?台下
185 坦荡荡
199 兄?弟
213 天下皆蠢
231 总带三分天意
245 受不了?受不起
257 死?活
271 如此栽培
283 性情乎
293 心底?色相
307 “识相”
319 八卦?掌故
335 “自知之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