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紧急救援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25796
  • 作      者: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举世罕见的自然灾难强烈地震撼了国人的心。于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之中。不可否认,灾难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的漫长,这其中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有矿难、恶性交通事故、火灾、环境破坏、灾难性踩踏事件等人为或技术的灾难;还有从公元6世纪遍及全世界的“黑死病”(鼠疫),18世纪出现的霍乱,19世纪的炭疽,20世纪的埃博拉病毒、禽流感、艾滋病毒、疯牛病、亨德拉病毒、汉坦病毒、尼巴病毒,到21世纪初的SARS病毒、猴痘、猪链球菌等人类与动物的疾病史;更有战乱频繁,群体性问题凸显,以及以美国“9·11”为标志的超越传统国家安全的恐怖袭击等等。全球化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并没有减少风险的存在,相反,风险依然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类社会越来越面临着生存环境的考验。而在风险和灾难面前,人类总是显得非常脆弱。<br>    上述灾难都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共同的特征是突发性、紧急性、迅速蔓延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以及非程序化决策等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②负责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中接报、报告、监测、污染源排查、调查取证、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和公民。<br>    ③根据污染源性质、污染程度、影响范围、破坏性等因素综合分析事故情景,参考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制定科学的污染控制与处理方案、污染物扩散趋势分析、人员疏散以及救援、信息发布等工作。<br>    ④做好污染应急处置和救援后续评估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解除应急状态,并进行事故评估、事故赔偿、事故总结等工作。<br>    应急处置和救援是一项时间紧、应急情况复杂、不确定性高的工作,对应急处置和救援的相关参与者特别是应急救援指挥机关有很高的要求。考虑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经常涉及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相关救援单位和个人更要注意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坚持科学处置,务必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救援主体安全结合在一起,做到救援与自我防护相结合。<br>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特征要求应急处置和救援必须坚持以下原则:<br>    ①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原则。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紧急救援必须首先考虑污染事故可能对周边地区群众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以及对救援人员可能面临的健康损害。
展开
目录
一、概述<br>(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的定义<br>(二)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br>(三)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基本程序<br>(四)应急救援主体及职责<br><br>二、接报<br>(一)接警信息记录<br>(二)警情初步核实<br>(三)警情初步研判<br><br>三、报告<br>(一)初报<br>(二)续报<br>(三)处置结果报告<br><br>四、启动应急救援程序<br>(一)明确应急救援参与机构与责任<br>(二)确定应急指挥系统<br>(三)初步拟定应急救援方案<br><br>五、现场勘查<br>(一)确定现场勘查人员<br>(二)初步勘查现场<br>(三)事故情况分析<br><br>六、应急处置与救援<br>(一)人员救助<br>(二)控制污染源<br>(三)应急监测与评估<br>(四)人员疏散<br>(五)消除污染<br>(六)医疗卫生<br>(七)信息报告<br>(八)后勤保障<br>(九)应急终止<br><br>七、后续防范与管理<br>(一)污染源排查<br>(二)受灾人员安置<br>(三)事故调查与取证<br>(四)落实事故责任及赔偿<br>(五)应急学习<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