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代政教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5890
  • 作      者:
    汪圣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汪圣铎,男,1948年生,现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宋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丛书编委。曾在北京经济学院古代经济史研究室任助教、讲师,在中华书局任编辑、历史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编审。在19898:到2000年间具体负责《文史》的编辑工作。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两宋财政史》(上、下)(中华书局1995年)、《中国钱币史话》(收入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文库》第一辑)、《宋真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轻重与沉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两京梦华》(香港中华书局,上海三联,台湾书泉,1992年)、《两宋货币史》(上、下)(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两宋货币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宋代社会生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国钱币学会第一、第二届学术成果“金泉奖”。《两宋货币史》获河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宋代政教关系研究》是对宋王朝与佛教、道教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即系统分析宋王朝各时期在政教关系方面采取的各种举措及其成败;考察国家与佛、道教的互动,包括国家的政策引导、管理措施以及给佛教、道教提供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场合和机会等;探讨佛教、道教为社会服务、充当人神中介的形式及效果。书中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有所突破,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说宋太宗见到相国寺佛牙还只是撰了赞偈,那么他在安置开宝寺舍利一事的种种表现,就有更典型的意义。北宋人田况记:“太宗志奉释老,崇饰宫庙,建开宝灵感塔以藏佛舍利,临瘗为之悲涕。”①即讲埋葬舍利时宋太宗竟流了泪。田况没有记此事发生的时间,宋人高承记:“福圣院,《会要》云:初,吴越王钱俶在杭州建阿育王塔藏佛舍利,归朝,于此建塔云。端拱二年成。加建塔院,咸平二年赐今额。”②又李焘记:“[端拱二年八月]先是,上遣使取杭州释迦佛舍利塔置阙下,度开宝寺西北隅地,造浮图十一级以藏之,上下三百六十尺,所费亿万计,前后逾八年。癸亥,工毕,巨丽精巧,近代所无。知制诰田锡尝上疏谏,其言有切直者,则日:‘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上亦不怒。”③关于宋太宗亲自参加安置舍利,上引田况等所记均过简略,杨亿记述稍详:“葬[舍利]日,上肩舁微行,自安置之。有白光由塔一角而出。上雨涕,其外都人万众皆洒泣,燃指焚香于臂掌者无数。内侍数十人,愿出家扫洒塔下,悉度为僧。上谓近臣日:‘我曩世尝亲佛座,但未通宿命,不能了了见之耳。”’④又释文莹记:“开宝塔成,欲撰记,太宗谓近臣日:‘儒人多薄佛典,向西域僧法遇自摩竭随国来表,述本国有金刚坐,乃释迦成道时所踞之坐,求立碑坐侧。朕令苏易简撰文赐之,中有鄙佛为夷人之语,朕甚不喜’词臣中独不见朱昂有讥佛之迹。因诏公撰之。文既成,孰崇严重,太宗深加叹奖。”⑤可知宋太宗为建此塔动用了许多钱财,并曾亲自抬舁舍利,准许(或许实为鼓动)许多内侍出家,还讲自己曾亲佛座,另又亲选词臣撰记文。此事把宋太宗尊崇佛教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br>    宋太宗对佛教表示尊崇的又一举措,是在自己出生地建寺,即启圣院。宋人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一载:“东京启圣院,本晋护圣营,以太宗诞圣之地,太平兴国六年建寺,雍熙二年寺成,赐名。”又《宋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三雍熙二年四月己卯载:“启圣禅院成,诏僧睿齐主之。其地即晋之护圣营也。宣祖时典禁军,天福四年,上诞于其地。
展开
目录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br>    前言<br>    第一章 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br>    第一节 宋太祖对后周偏激政策的纠正<br>    第二节 宋太宗对佛教的尊崇<br>    第三节 宋太宗尊崇道教<br>    <br>    第二章 宋真宗的以神道设教<br>    第一节 天书降与东封西祀<br>    第二节 圣祖临与尊老子、玉皇<br>    第三节 平衡三教的努力<br>    <br>    第三章 渐变与衡定——宋仁宗时期<br>    第一节 尊崇道教的降温<br>    第二节 刘太后与佛教<br>    第三节 宋仁宗与一些著名僧人的交往<br>    第四节 宋仁宗倾向佛教与儒学复兴<br>    <br>    第四章 相对平稳和低调——宋英宗、神宗、哲宗时期<br>    第一节 智缘及围绕西部战事的宗教活动<br>    第二节 建中太一宫及道士陈景元<br>    第三节 相国寺改造及僧宗本等<br>    <br>    第五章 崇道抑佛——宋徽宗的合一三教<br>    第一节 佛、道并重阶段(即位至崇宁末)<br>    第二节 崇道升温阶段(大观元年至政和六年)<br>    第三节 林灵素与狂热崇道阶段<br>    第四节 宋徽宗三教合一的设想与举措<br>    第五节 崇道的降温与收敛<br>    <br>    第六章 新的平衡——宋高宗、孝宗、光宗时期<br>    第一节 宋高宗的疏远释道<br>    第二节 宋孝宗对佛教的偏爱<br>    第三节 宋孝宗与道教<br>    <br>    第七章 理学阴影下的政教关系——宋理宗在位时期<br>    第一节 修建宫观寺院及资助、赐田免税役<br>    第二节 撰写褒扬佛道的文字、为寺院宫观题辞<br>    第三节 与僧人道士交往<br>    <br>    第八章 引导与认同——三教调和论占主导位置<br>    第一节 官方的引导<br>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三教调和论<br>    <br>    第九章 宋朝的内道场<br>    第一节 宋朝皇宫内常常举行佛、道教道场<br>    第二节 宋朝在皇宫内举行道场的缘由<br>    第三节 宋朝皇宫内举行道场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点<br>    第四节 宋朝内道场长期存在的意义<br>    <br>    第十章 祈雨晴、保丰收——为国效忠的重要途径之一<br>    第一节 宋代统治者对借助佛道水旱祈祷的特殊重视<br>    第二节 地方官在各地进行的水旱祈祷<br>    <br>    第十一章 为皇家祝寿——为国效力的又一重要途径<br>    第一节 京师为皇家祝寿<br>    第二节 地方为皇家祝寿<br>    第三节 僧人为皇家祝寿<br>    <br>    第十二章 为皇家祈冥福、为国家禳灾除祸<br>    第一节 佛教、道教在国丧、国忌中发挥作用<br>    第二节 禳灾除祸<br>    第三节 官方举行的其他与佛教道教联系的祈福禳灾活动<br>    <br>    第十三章 出家僧道的管理<br>    第一节 严把入门关——关于僧道度牒颁给管理的再讨论<br>    第二节 宋代僧人受戒制度研究<br>    第三节 宋代勒令僧道还俗的立法<br>    <br>    第十四章 荣誉与地位的引导——关于紫衣师号的颁给的研究<br>    第一节 关于圣节颁赐紫衣师号的几个问题<br>    第二节 关于佛、道教圣地及重要寺观紫衣师号的定额颁给<br>    第三节 关于非定时颁给紫衣师号<br>    第四节 赐僧金稠袈裟及亡僧赐谥号、塔名<br>    <br>    第十五章 宋代敕赐处士号考辨<br>    第一节 得赐处士称号者,大多数是隐士<br>    第二节 处士是否是道士师号<br>    第三节 宋徽宗时期几位得赐处士号者的事例分析<br>    <br>    第十六章 南宋御前宫观的高士<br>    第一节 南宋时期设有高士斋的宫观<br>    第二节 叶绍翁言及诸高士行迹<br>    第三节 其他诸高士行迹<br>    <br>    第十七章 网络的完善与被分割——宋朝僧道官制度<br>    第一节 僧官与道官体制<br>    第二节 僧道官之选任<br>    第三节 寺观主首与寺观僧道职<br>    <br>    第十八章 寺院宫观的管理制度<br>    第一节 宋朝严格限制创建寺观<br>    第二节 官方根据需要创建寺观<br>    第三节 禁止创建寺观留有缺口<br>    第四节 关于宋代私创寺观数量的估定<br>    第五节 寺观改制要经朝廷批准<br>    <br>    第十九章 宋代的年号寺观与圣节寺观<br>    第一节 北宋的年号寺观<br>    第二节 宋代以“圣节”命名的寺观<br>    <br>    第二十章 佛、道为孝道服务的体现——功德寺观<br>    第一节 关于“功德坟寺”的定义等<br>    第二节 关于享受功德寺观者的范围<br>    第三节 关于功德寺观免税役<br>    第四节 关于功德寺观住持选任<br>    第五节 关于功德寺观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及影响<br>    <br>    第二十一章 掌控重点占据上游——北宋官方直接经营部分寺院<br>    第一节 宋朝官方与相国寺<br>    第二节 宋朝官方对开宝寺、太平兴国寺的经营<br>    第三节 宋朝官方与启圣院、应天院、兴德禅院<br>    第四节 宋朝官方与奉先寺、普安院、宝相院、慈孝寺<br>    第五节 北宋皇家坟寺<br>    附录一:南宋泰宁寺<br>    附录二:宋代官方出资建宫观寺院区数表<br>    <br>    第二十二章 居于主导地位的官宫观<br>    第一节 官宫观的特征<br>    第二节 玉清昭应宫<br>    第三节 宋朝原庙景灵宫<br>    第四节 诸太一宫<br>    第五节 上清宫、寿星(崇先)观、上清储祥宫<br>    <br>    第二十三章 宋代的天庆观<br>    第一节 宋代各地天庆观的建立<br>    第二节 官方对天庆观的优待<br>    第三节 官员朝拜及举行法事<br>    第四节 天庆观的内部结构<br>    <br>    第二十四章 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本命殿<br>    第一节 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br>    第二节 宋朝官方(皇家)与本命信仰<br>    第三节 寓于宫观的本命殿、元命殿、元辰殿<br>    <br>    第二十五章 宋王朝与佛教名圣地及名寺院<br>    第一节 宋王朝与五台山佛教<br>    第二节 宋王朝与峨眉山佛教<br>    第三节 宋王朝与泗州僧伽塔<br>    第四节 宋王朝与明州诸山寺院<br>    <br>    第二十六章 赏赐不广限制不严——僧道寺观田产问题研究<br>    第一节 宋朝禁止寺观购买耕地及制度缺欠<br>    第二节 关于宋朝敕赐寺院田产<br>    第三节 宋代宫观赐田研究<br>    <br>    第二十七章 与民同负有限减免——关于寺观、僧道的赋役<br>    第一节 关于寺观蠲免田赋<br>    第二节 关于僧道寺观免役免科敛等<br>    主要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