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狼大地与白鹿家园 舒泥 进入草原的蒙古人骑上了善于奔跑的马,把鹿留在大森林里。
北方的狼族 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影《草原上的人》风靡全国,其中的插曲 《敖包相会》至今传唱不衰。那是草原生活第一次以可视的形式展现 在人们面前,但创作者对草原的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或者也想破草 原文化的“四旧”,比如敖包实际上是祭祀场所,不是谈恋爱的地 方,只有在那种把一切和宗教有关的活动都作为封建迷信破除的年 代,年轻人才会选择在敖包山约会。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歌,其中有句 歌词“我们打死野狼是为了牛羊兴旺”,无论从生态上、文化上、信 仰上,这话都说不通。
“洪水猛兽”一词出自《孟子》:“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从远古时代开始,农耕民族最怕的 两件事就是洪水和猛兽,有了这两件事,天下就不太平,百姓就不安 宁。但是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新婚夫妇成家自立,老人会把人生中 最重要的智慧传给他们,而蒙古民族传给年轻人的智慧既不是关乎发 达兴旺的,也不是关乎早生贵子的,而是关于“洪水猛兽”的 “毡房搭在多石处,牧羊走在有狼处”,这是蒙古民族对新婚夫妇的 嘱咐。
蒙古高原,风大,土壤层瘠薄,石头露出地面的地方一般地势较 高,洪水下来的时候不会被冲到,所以毡房要搭在多石的地方。洪水 冲进庄稼地,一年的收成就完了,没有食物就要饿死,但是洪水溢满草 原,不过是周期性自然现象,来年这里会牧草丰美,因而游牧民族不需 要“抑洪水”,只要自己的家别让水冲掉就行。“牧羊走在有狼处”就 更有意思了,狼是羊的天敌,但是放羊还专门要选有狼的地方。游牧人 对洪水猛兽的态度不是对抗,而是共生,而且非常需要它们。
关于河流,今天的内蒙古已经不太看得出来,一条七八米宽的 河,从源头流进干流也能修上几十座水库,希拉木伦河就是这样,锡 林河的水库则把水提供给锡林浩特市,而乌拉盖河上游修了水库之 后,曾连续九年不放水,下游湿地变成了盐碱干湖盆。
但是在蒙古国,全国没有水坝、堤坝、水库、裁弯取直的河道 等,当年中国援建的唯一水坝已经废弃,而苏联建设的灌溉系统也在 苏军撤走后,被老百姓拆除。但是干旱的蒙古国,那些仅没过马的小 腿的河水可以流淌上千公里,沿河湿地发育完好,而且据当地人介 绍,全国百分之四十的河水流向国外,不是流向更干旱的中亚,而是 为更湿润的俄罗斯、中国提供水源。
狼到底有什么好处,每个牧民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有说 辞。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老牧民敖其尔苏和说:“我们喜欢有狼, 狼吃了羊是好事,说明我的羊好。狼吃羊很挑剔,圈养的羊身上膻味 重,狼还不吃呢。我的羊好,狼才吃!” 那木吉勒道尔吉夏天仍然住在蒙古包里,这个蒙古包是他年轻 时得的奖品,他在一次围猎行动中打死了四只狼。“那时候,都打, 大队组织打,其实老人也说过,这样打狼不好。”他说,“羊有一种 病,身上长水泡,狼进去,把有病的羊拿走了,羊群就干净了,还有 别的好处,总的来说,狼是有好处的。”同样在乃林高勒一带生活的 老牧民巴拉沁老人也说:“有狼的时候,不用像现在打这么多针。” 克什克腾旗的牧民宝音达来说:“我们这原来有狼,现在没有 了。狼是自己走的,不是打的,我们这不好了,狼看透了!” 蒙古人还有句古老的谚语说:“狼在羊群附近走动,可以让羊保 持警惕,有利健康。”《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者 可以稍稍解释一下洪水猛兽对游牧人的意义,他们愿意和洪水猛兽相 处,其中的“忧患”恰恰是让游牧人生生不息的力量。但是,或者游 牧人从来不觉得洪水猛兽是忧患,它们是自然固有的力量。河流不再 发洪水,草原失去猛兽,才是真正的忧患。
长篇小说《狼图腾》在每段正文的开头,把古书上那些关于狼族 的文献进行了摘录,里面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对李世民的承乾太子的描述,这段原文摘自《资治通鉴》: 太子作八尺铜炉、六隔大鼎,募亡奴盗民问马牛,亲临烹者, 与所幸厮役共食之。又好效突厥语及其服饰,选左右貌类突厥者五人 为一落,辫发羊裘而牧羊,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穹庐,太子自处其 中,敛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又尝谓左右曰:“我试作可汗 死,汝曹效其丧仪。”因僵卧于地,众悉号哭,跨马环走,临其身, 嫠面。良久,太歙起,曰:“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 然后解发为突厥,委身思摩,若当一设,不居人后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