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中下游麦区
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大部分及河南省的南部。年降雨量800~1 400mm,小麦灌浆期间雨量偏多,湿害较重,穗发芽时有发生。土壤多为水稻土和黄棕土,质地以黏壤土为主。本区大部分地区发展中筋小麦,沿江及沿海沙土地区或发展弱筋小麦。
2.四川盆地麦区
大体可分为盆西平原和丘陵山地麦区,年降雨量约1 100mm,湿度较大,光照严重不足,昼夜温差小。土壤多为紫色土和黄壤土,紫色土以沙质黏壤土为主,黄壤土质地黏重,有机质含量低。盆西平原区土壤肥力较高,单产水平高;丘陵山地区土层薄,肥力低,肥料投入不足,商品率低。主要发展中筋小麦,部分地区发展弱筋小麦。现有品种多为白粒,穗发芽较重,经常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应加强选育抗穗发芽的白粒品种,并适当发展一些红粒中筋麦。
3.云贵高原麦区
包括四川省西南部、贵州全省及云南的大部分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年降雨量800~1 000mm,湿度大,光照严重不足,土层薄,肥力差,小麦生产以旱地为主,蛋白质含量通常较低。在肥力较高的地方可发展红粒中筋小麦,其他地区发展红粒弱筋小麦。
(三)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
春麦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种植春小麦的地区。除河西走廊和新疆可发展白粒、强筋的面包小麦和中筋小麦外,其他地区收获前后降雨较多,穗易发芽影响小麦品质,以黑龙江最为严重,宜发展红粒中一强筋春小麦。
1.东北强筋、中筋红粒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省北部、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这一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较肥沃,全部为旱作农业区,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年降雨量450~600mm,生育后期和收获期降雨多,极易造成穗发芽和赤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影响小麦品质。适宜发展红粒强筋或中筋小麦。
2.北部中筋红粒春麦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东部、辽河平原、吉林省西北部,还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的春麦区。除河套平原和川滩地外,主体为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250~400mm,但收获前后可能遇雨,土地瘠薄,管理粗放、投入少,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
3.西北强筋、中筋春麦区
主要包括甘肃中西部、宁夏全部以及新疆麦区。河西走廊区干旱少雨,年降雨量50~250mm,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收获期降雨频率低,灌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新疆冬春麦兼播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约150mm,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但各地区肥力差异较大,由于运输困难,小麦的商品率偏低,在肥力高的地区可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发展中筋小麦。银宁灌区土地肥沃,年降雨量350~450mm,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高,但生育后期高温和降雨对品质形成不利,宜发展红粒中强筋小麦。陇中和宁夏西海地区土地贫瘠,少雨干旱,产量低,粮食商品率低,以农民食用为主。应发展白粒中筋小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