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药性琐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58807
  • 作      者:
    江海涛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药性琐谈:本草习性精研笔记》这里没有教条的中药讲解,也没有抄书般的人云亦云;有的只是精研与深思的结晶,实践与感悟的碰撞。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中药书,展卷细细读来,方惊觉:中药原来如此动人!
展开
内容介绍
    《药性琐谈:本草习性精研笔记》独辟蹊径,以独特的陈述手法,夹叙夹议,通过对每味药物的性味分析以及对药性的思考,深入探讨药物的性味和使用。目前国内中药类书籍均以介绍性味功用案例等形式为主。《药性琐谈:本草习性精研笔记》叙述手法生动,让读者阅读全无乏味之感,对100多味药物都做比较详细的药性分析,每味药都理出一条主线。全书广博、生动、学术性强,出版后相信可成为本草类书新风气,适合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地黄是一味滋阴的药物,一般认为它能滋肾阴,但肾水为黑色,它为什么不叫地黑而叫地黄呢,这说明它除了能滋肾水以外,还应该和脾土有一定的关系。种植地黄有一个常识,即不能在同一块地连续种植。因为种完地黄后,土中的精气便被它吸收,必须要等若干年后才能恢复。有资料说山西一药农,1983年种过地黄,隔了将近20年,2002年再次种植,结果还是没能收获,损失惨重。有人戏称这就是它叫“生地”的原因,即必须在陌生的地上种植。可见它吸收土气力量之强。 
    那么地黄滋肾阴怎么解释呢?我们要注意这么一种现象,即刚挖出的地黄是黄色的,等干透以后就变成了黑色。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它在土中生长时是吸收土气,所以鲜地黄的颜色恰好是土的颜色。当它离开土地以后,就没有土气供它吸收了,但它本身又天生有较强的收藏能力,因为它的收藏之性太强了,而收藏恰恰又是肾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讲它是补肾的,也就是说它增强了肾的收藏能力,同时它又含有大量的阴精,为肾的收藏提供物质保障(古人保存鲜地黄的办法是把它埋在沙土里,可见它只要不离开土,就能保证它不变黑,这也许是它叫地黄的一个原因,即只有在地里才能保持黄色)。鲜地黄因有足够的土气供它吸收,土气对它来说基本是饱和的,所以鲜地黄不会表现太强的补肾作用。干地黄因长期吸收不到土气,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才会有一种“收藏”之性,所以肾气丸标明用干地黄,而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标明用生地黄,都不是补肾的。我们说植物药都是先湿后干,但是把鲜品和干品分开来用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这说明干地黄和鲜地黄的药性确实不一样。
    ……
展开
目录
上篇 药性感悟
从张锡纯用黄芪得到的启示
黄芪与表证
人参与表证
桔梗与载药上行
茯苓与猪苓
地黄
玄参
何首乌
泽泻
石菖蒲
补气药物与阴火
小议补肾药物
麦冬
天麻与息风
桑白皮与升降
杏仁与麻子仁
白术
半夏
半夏与射干的区别
四味百合科药物的比较
辨黄芩与黄连的区别
薄荷与辛凉解表
柴胡与少阳
柴胡与前胡
天花粉与葛根
荆芥与薄荷
紫苏
辨析芍药的酸苦之争
桂枝调肝作用的分析
肉桂引火归原析
麻黄的破坚积聚作用
析酸
辨酸与涩
论中药的明暗两性
用药应注意性味分离
茅根
细辛
牡丹皮
远志
酸枣仁
龙胆草
当归与川芎
白芷
补骨脂
白僵蚕
蝉蜕
姜黄、郁金与莪术
香附
藿香与香薷
菊花
枸杞子与地骨皮
阿胶
艾叶
青蒿与茵陈蒿
夏枯草
旋覆花
牛膝
款冬花
紫菀
连翘
车前子
女贞子
地肤子
菟丝子
桑寄生
龟甲与鳖甲
天南星
五味子
牵牛子
威灵仙
秦艽
白芥子
吴茱萸
地龙
薏苡仁与缓急
浮萍
骨碎补
石斛
白扁豆、赤小豆与黑豆
薤白
葱白
桃仁
乌梅
木瓜
山楂与柿子
陈皮与青皮
枳实与枳壳
柏子仁
诸香集
经方五虫
栀子
五倍子
桑螵蛸
山茱萸与杜仲

牡蛎与文蛤

下篇 医话杂谈
辨厥
“左升右降”的又一解释
从微观角度看水火升降
从“博”与“专”的角度看中西医区别
动者为真还是静者为真
元气与火
论理法与方药
论排病治疗与排病反应
论消与补
从正邪斗争论营卫
论病机中的“蓄力”
论浊邪
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为时方鸣不平
胸痹治疗当注意排出外邪
析燥
析独处藏奸
中医治疗与调控基因的相似性
论肌肉即“筋”
变异型心绞痛与厥阴病
析“肝阳虚亢”
辨析虚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