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2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散文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765286
  • 作      者:
    冰峰主编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nbsp;&nbsp;&nbsp;&nbsp;由作家网、《人民文学》、包商银行、漓江出版社、微型小说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集、评奖活动,旨在关注高校,关注发展,关注新人,关注优秀作品,检阅当年度大学生散文创作的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有文史价值的作品,构建“文学走进大学校园”的文化工程。 <br />&nbsp;&nbsp;&nbsp;&nbsp;中国高校文学作品征集评审委员会&nbsp;选编&nbsp;冰峰&nbsp;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江飞、胡姚雨、李伟、韦施伊、周兴、宋旭东、张齐、张传博、王光龙……从全国近10000所高校的近10000名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近百位优秀作者,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南昌大学、辽宁大学、延安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这些散文作品,有对故乡的眷恋,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生活的体验,有对生命的感悟,文字流畅,感情丰沛,是当代大学生散文创作的优秀代表。

展开
精彩书评

  命运是看不见的存在,是不可逆的主观经验的历程,它仿佛星空,漂浮在每个人的头顶,又好似稻草,紧攥在每个人的手心。许多人在春风得意时感受到它的轻盈与畅快,许多人又在茫然失意时感受到它的沉重与无奈。许多人把它当作玩世不恭、游戏人间的借口,许多人又为它背负道德伦理、形而上学的十字枷锁。命有多重?是我们出生与死亡时体重之间的差异,还是我们的心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摇晃不定的失衡?
  ——北京师范大学  江飞《沉重的肉身》

  “奶奶”这个词看上去就像笑弯了的眼睛。关于记忆,因为湿润柔软,如雨后的花地,所以甜蜜,但因为如此,常常泥泞纠葛拖泥带水,所以苦涩。
  我们与时光和人生达成了一个妥协。等待我们习惯这些,一切就会过去的。等我们习惯这些,我们也就要过去了。
  但是我依旧觉得我们不该错怪死亡。死亡坐拥了生命,而爱,坐拥了它。
  ——广西师范大学  韦施伊《当我们在谈论奶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一年四卷,十年就是四十卷,它是厚重的,是存放大学生情感和智慧的仓库,大学生的天真、幼稚、幻想、冒失以及疼痛、激动和快乐的各种心情,也会在这里存放。多少年后,这里的一切将繁殖出许多传说和故事……
  十年,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书写这本大书——高校文学史。
  ——冰峰《第二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集、评奖、出版活动侧记》

展开
精彩书摘

  沉重的肉身  北京师范大学/江飞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的时候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冯至《十四行集》
  甲
  三十岁之后,时光兵分两路,一路催我衰老,一路让我亲见自己的衰老而忧心忡忡。
  乙
  比我更忧心忡忡的是我的祖母。在时光倾轧之下,此刻,她所有的心事都化为叹息,而这积蕴了八十六年的叹息,仿佛比黑夜更沉重,在她狭小的屋子里盘旋,甚至只在她的喉咙和唇齿间徘徊往复。老实说,我惧怕走进她的屋子,惧怕呼吸那沉重而阴凉的气息,也惧怕与她苍老的眼神对视或对话,即使她是我的祖母。不单如此,一直以来,我都本能地抗拒与老人过于密切的接触,似乎他们身上乃至四周都笼罩着某种令人不安的东西(比如莫名的气味),有时不得不和他们共睡一床时,便全身绷得紧紧的,一动不动,颇不自在。以前我以为自己难以靠近的是他们那枯瘦如柴皱褶遍布的身体,现在我才明白,那令人不安的东西其实是层层累积、沉淀、发酵的时光,是一种过早预知又无可避免的存在。
  在故乡罗岭的这几年,祖母几乎整日躺在床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身体似乎成了床榻的一部分,或者说她就是一张床,瘦硬的骨头仿佛床板,残余的皮肉仿佛床单和垫絮,每天她就睡在自己的身体里,从白昼到黄昏,到黑夜,再到黎明。黎明时分,她最先听见后院的公鸡打鸣,一声长,一声短,一声尖锐,一声低沉。她早就醒了,对于她来说,醒和睡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因为很久以来,她的黑夜和白昼没有界限,也都没有梦,只有微阖的双眼,或身体某个地方迷迷糊糊的疼痛,她努力想要进入梦境,然而却只能在梦的边缘踟蹰。她为此忧伤,并充满恐惧,而这恐惧并非是因为无梦可做,而是因为她总感觉有个人就在她的窗外,向她招手,然而,她却闭口不语那个“人”究竟是谁。
  死亡,实际上早已被提前预告,比如那停放在楼梯下盖着红布的寿材,正安静等待着一个人最后的归宿。我已见过许多亲人,比如祖父、外祖母、外祖父等,前仆后继地走进那小小的木头房子里,三年后,终葬于山坡之上,泥土之下——在罗岭,这至今仍是所有老人最向往、最安详的死亡程式。或许在二十年前,当祖父先她而去的时候,祖母就已经为自己设想了这样的仪式和过程,只是她没料到,我们也未料到,她那孱弱多病的身体竟然能一直支撑到现在,可能还将继续撑下去,生的烛火硬是在死的阴影里放出微光来,无怪乎母亲形象地称其为“弯弯扁担”,这“扁担”既指向她那佝偻蜷曲的身体,更指向她韧性十足的生命。为此,她感谢并乐于告诉我们那个冥冥中保佑她的人,当然,这个人不是天天照料她饮食起居的她的儿子或儿媳——我的父亲母亲,而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或者更准确地说,观世音菩萨是她心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神。
  心中有神的人无疑比那些行尸走肉活得长久,也总比那些心中有鬼的人活得更自在坦荡。敬神犹神在,没有文化的祖母对此是深信不疑的,而我们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信佛的。我只记得许多年前,当她出门和几个老头老太打纸牌回来的时候,常常质问“谁动了我的菩萨”,毋庸置疑,那天她一定输了钱。现在,每天清晨,她都艰难地爬起身,缓慢地移步到屋角的方桌前,恭恭敬敬地在观音瓷塑像前点上三炷香,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她翻来覆去默念的其实也只有“阿弥陀佛”四个字,然而已是足够,即使她懂得更多的佛经又如何呢?悲欢离合,生住异灭,也莫过于一声“阿弥陀佛”吧。
  她眯着浑浊的眼,默念着,一遍又一遍,太阳就升起来了。
  丙
  春天。我站在“家庭用人体秤”上,两个准确的数字显示我此刻的体重,或者说,我具象的身体在一瞬间获得数字化的抽象描述。然而,这究竟是对构成“我”的全部骨骼(包括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和血肉的结构描述,还是对“我”的本质描述?我想起那些在磅秤上最后一次表明自身价值的生物,它们的血肉之躯和短暂生命,同我们的一样值得尊敬。我们与它们有着一样的呼吸、呐喊、愤怒、沉默、爱以及生死等过程,不同的只是语言、思维以及命运,就像是两个重量各异、语境不同的词语。
  命有多重?我突然思考起这个看似虚伪的问题。
  命运是看不见的存在,是不可逆的主观经验的历程,它仿佛星空,漂浮在每个人的头顶,又好似稻草,紧攥在每个人的手心。许多人在春风得意时感受到它的轻盈与畅快,许多人又在茫然失意时感受到它的沉重与无奈。许多人把它当作玩世不恭、游戏人间的借口,许多人又为它背负道德伦理、形而上学的十字枷锁。命有多重?是我们出生与死亡时体重之间的差异,还是我们的心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摇晃不定的失衡?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父亲,我不知道他会如何回答。年轻的时候,他告诉我上山下乡、民办教师以及刚出生的我多么肥胖;退休之后,他告诉我他的血压、越来越重的鼾声和越来越少的性事,他从未告诉我他这一生的重量。母亲也不曾说过,卖鱼的时候她斤斤计较,但却从未把自己的命运置于那小小的秤盘之上,虽然她的命运并不比那些鱼好多少,或许在她眼里,命运就是鱼。他们共同认可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一个人的命是天定的,好也罢,坏也罢,信也好,不信也好,是拗不过的,只能顺其自然: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吧。其实,反抗也是有过的,只不过在他们心头积淀得越来越多的,不是事在人为的豪情,而是天命难违的无奈:人命终究敌不过天命。现在,他们在劳作了一辈子的故土上,过着最平淡而安静的晚年生活,命运已成往事,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我还没有到达像他们那样认命的年岁,所以对于我来说,命运还像是锁在匣子里的预言,俨然设定却又依然悬而未决。有一天,突然发现网上有这样的“算命”游戏:出生年月日和时辰对应一定的重量,加起来的重量就是某个人“命的重量”,对应于四句批注诗。按此要求,我计算了一下自己的命的重量:五两一,相对应的批注诗是:“一世荣华事事通,不须劳碌自亨通,兄弟叔侄皆如意,家业成时福禄宏。”我不禁对我的“好命”大笑起来。
  丁
  太阳好的时候,祖母偶尔也会把藤椅推到大门外,晒晒太阳。或许是因为在黑暗里待得太久,那个时候的她,总让我想起一截完全氧化的废铁,在阳光里升腾起黑色的烟雾,又慢慢消散。或许,我们成年后的身体也如这般,一点一点地被氧化,被耗散,无论是在阳光底下,还是在黑夜之中,只是我们看不见或不愿看见罢了。
  偶尔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婆,颤巍巍地来看她。她们用言语和手势相互比划着。那些死去多年的谁和谁,借着一个个墓碑上的名字起死回生,又转眼沉到整个村庄的历史之中。那些早已湮没无声的旧史,仿佛善本经书,甚至犹如天书,在屈指可数的若干老人的记忆里残缺不全地保存着。当有一天他们都复归尘土的时候,这部书便一同归于沉寂,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村庄的大地上新添几个坟冢,在村庄的断代史上增加一个标点而已。他们是“空巢”里飞不动的鸟,是某个家族最后的象征,是一个村庄最后的隐喻,也是“老龄化”国家名副其实的主人。或许他们早已习惯了我们口头上潦草的关心,而当我们沉默的时候,他们反倒开口,关心起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来。我们不会因此而惭愧,他们也不会因此而难过:这似乎是一种伦理公约,带着温情与冷漠的双重表情。
  陷在藤椅里的祖母,小心地挪动着身子。她让我找来“活血止痛膏”,帮她贴在膝盖上。我曾帮她剪过脚趾甲,那是怎样的脚趾甲呢?指甲仿佛长进肉里,或者说,肉好像长成了指甲,分辨不清。她慢慢卷起裤腿,露出小腿和膝盖。这里肿了,她说。她低头抚摩着自己的下肢。只剩下骨头了,她又说。还有皮呢,我说。止痛膏是否能真的阻止她的疼痛,我没有问,我只看到她的胳膊上、腰上都贴满了止痛膏,或许她只是需要一样东西,阻止疼痛的蔓延,就像她每日虔诚地祷告,以阻止死神靠近一样。一切于她都只是延缓和推迟。显而易见,她所剩无几的时间也已瘦得皮包骨头了,如果时间能够贴上止痛膏,估计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贴上去。此刻,她所眺望的村庄也已老弱病残,两代的血肉都已无偿地奉献给了城市,剩下的只是皮囊和骨头,支撑着越来越瘦的田地,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或许也应该给它贴上一块止痛膏,不是在皮上,也不是在骨头上,而是在心上。
  不久,来的老太婆又少了两个,我无语,祖母也愈发黯然:她们永远不会再来了。
  ……

展开
目录

由莫言获奖想到的(代序)  冰峰
沉重的肉身  北京师范大学·江飞
骨头的温度  南京师范大学·胡姚雨
被辜负的学生时代  长沙医学院·李伟
当我们在谈论奶奶,我们在谈论什么  广西师范大学·韦施伊
凤桥镇系列三章  江西师范大学·周兴
水墨徽州  湖南省吉首大学·宋旭东
下辈子还做你儿子  兰州大学·张齐
故乡的味道  北京师范大学·张传博
伐木谣  华南师范大学·王光龙
树枝上的芙蓉花  山东省聊城大学·张敏
青春:四与十七  辽宁大学·杨紫琼
钢铁时代的波光桨影  东北大学·刘丰筠
乡村本色  安徽省阜阳师范学校·吕兰兰
祭,忆如季  广东工业大学·吴国明
行走定西  山西师范大学·鬼鱼
村庄事物速记  贵州民族大学·若非
第一篇     
散步、漫游与流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罗曼
印象卡夫卡  南昌大学·李航远
奶奶的秦腔史  西北师范大学·刘北南
佛罗伦萨  北京师范大学·李壮
彼岸的故乡  西北民族大学·范宇
灞桥柳  桂林理工大学·常晓军
超级玛丽  北京师范大学·甄小佛
月下看川戏记  四川大学·王黎冰
忆清水埔  南昌航空大学·念荷
文人与酒  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赵一
踏苏行  河南大学·曾凡奇
又见炊烟起  广西师范大学·黄彬彬
华北平原回忆录  中国计量学院·童言
油菜花  江苏省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安善
四季歌  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汪妍
老杏树  延安大学·张和
我们是彼此生命中那股暖意  四川师范大学·辜妤洁
指甲年华  广西师范大学·庞婷婷
任是无情亦动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水匠
时光·静好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李泽凯
草药祭  山东省聊城大学·张翼
乡村鸟世界  河南师范大学·谢高通
诗意地栖居  山东师范大学·徐晓
故土的异乡人  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张夏鹏
病中琐记  长江师范学院·刘玲
视线里的90度纵深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黄宇
漫长梦境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封尘
枯笔  广西师范大学·杨雪莹
土槐为什么不开花  河北工业大学·胡懿
戏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郭悦
抚摸村庄  延安大学·钱丹丹
南瓜事  北京师范大学·邝文俊
胜利街没有什么新闻  长江大学·李杰
当你淌成一条河  东北师范大学·赵晓迪
去西藏寻回自我  华南农业大学·薛开宇
四季歌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朱进申
小小的幸福  广西师范大学·农婵羚
暗夜里的敲钟人  长江大学·王维佳
C大调  广东江门五邑大学·傲子寂
情归赣鄱  湖南农业大学·黄晟
江渔堤  河北省燕山大学·张弦
南山记  新疆石河子大学·汪磊磊
青山藏在白云间  辽宁大学·齐琪格
秦淮记  中南民族大学·黄成松
老屋  贵州师范大学·曾平
魏晋风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瑾
槐花香里忆故人  河南大学·许宁
附录:第三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集、评奖、出版活动·获奖名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