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学堂:冯先波精细入微辨证讲记》以临床实用性为原则,收集和整理了名老中医冯先波先生的临床医案,还原了冯先波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辨证处方用药的思考过程,既有理论总结,也有特色用药的介绍,十分便于临床医师学习、利用。
其内容有冯先波老中医对耳鸣、胸痹、腹泻、皮肤瘙痒等辨证治疗的介绍;有肿瘤、中风等疑难病症的治疗经验;也有对磁石、倒提壶、黄连、板蓝根等药物应用的心得总结。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均突出了冯先波老中医之所长,皆属经验之谈,多有创新之处,对于临床医师多有裨益。
《中医师承学堂:冯先波精细入微辨证讲记》沿用《疑难病辨证回忆录》所开创的“以病机分章节”的模式,按照“单纯病机(病性、病位)和复杂病机(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的体系进行编排。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病机虽看似类似,比如,肝火上炎、阳明胃经火盛、胃热津伤,皆大致隶属“脏腑实热”,但我们为让读者分析掌握其不同侧重的病机,在分类的时候也有所侧重。比如,“肝火上炎”侧重讲述“实火”,归入病性篇章;“阳明胃经火盛”侧重讲述“胃经”,归入病位篇章;“胃热津伤”侧重讲述“胃热与津伤的因果关系”,归入“复杂病机”篇章。虽然这三个具体病机都隶属脏腑实热,却分布在三章之中。
正如刘观涛编辑在《疑难病辨证回忆录》的编辑前言中所云: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灵魂,然而,在诸多中医著作(医论、医案)之中,却多见以“病症”分类(如咳嗽、下利、高血压、闭经……)的专著,而少见以“病机”分类(如病性:气虚、实热、寒湿……病位:表证、上热下寒、肝肾阴虚……)的专著。类似现代伤寒大家刘渡舟以“湿证论”、“水证论”、“火证论”、“津液链”……详解湿证、水证、实热(火)证、津液证……清代名医唐宗海以《血证论》详解血证,乃至金代名医李东垣以《脾胃论》详解脾胃证的“病机专著”真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
从“病机”入手,能让人掌握辨证论治的精要,可谓“执简驭繁、一通百通”,此为中医的“根本”;从“病症”入手,能让人学习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从另一种角度掌握辨证论治,亦为中医的“根本”也。从“病机”入手犹如辨证经纬之“经”;从“病症”入手犹如辨证经纬之“纬,”两者相辅相成,均不可偏。然而,当代中医临床家的著作,大多以“病症”分类而较少以“病机”分类,使得辨证论治之“经纬”出现偏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