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慈悲心 总之,本书所谈的无非慈悲心,这是一种在任何宗教传统中都 能找得到的基本概念。在本书中,慈悲心类似同理心,同理心是一 个人的神经系统对别人的心情产生共鸣的能力,而慈悲心更胜同理 心一筹,是对别人的痛苦做出回应的能力。慈悲心使我们更能够包 容别人,也更能够接纳自己的短处与缺点。 慈悲心是逐渐演化形成的适应机制,神经学上的心(neurological heart)则是在大脑的前扣带内,这个非常微小的结构体是一个重要 的讯息交会点,介于大脑额叶(思想与行为的发动场所)与大脑边 缘系统(各种感情与情绪发生的地方)之间。我们能够维持思想与 感情的微妙平衡,靠的就是前扣带,它在大脑的演化史中是最后形 成的部分。大脑的前扣带如果较大或较为活跃,就比较具有同理心, 也更少产生愤怒和恐惧的反应;如果失常,沟通技巧就会打折,也无 法精确感受别人的想法与心情。 就同理心与慈悲心来说,前扣带居于关键地位。许多研究静观 修行的脑部扫描显示,这一类的修行会对大脑这个部分形成刺激。 贯穿大脑前扣带与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回路整合了专注力、记忆力、 行动力等决策性功能。在本书中,我们的论述都以大脑该特殊部分 的重大功能为依归。 在待人接物上,灵修虽然可以减少敌意与贪婪,但慈悲心并不 足以处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必须面对的种种问题。因此,我们有必 要让自己的灵性与别人对话。但是,要从神经上促使人与人之间协 调合作,尤其是那些在观点上互相冲突的人,如何才能做到呢?为 了满足这项需要,马克与我创造了一项静观修行,可以直接将慈悲 心带入对话过程。这项技巧目前正试用于心理治疗,用来处理亲密 关系的冲突,同时,我们也在学校、宗教团体与企业界推广,教导 人们如何更和谐地相处。话又说回来,不论我们如何压制自己的破 坏性情绪,那个老旧的爬虫类大脑仍然会继续捣乱。 情绪生来俱有,其中最原始且最难控制的首推愤怒。不论多么 老成持重,一旦怒由心起,立刻会产生忧惧、防卫与侵犯的倾向, 即任何生命体选择战斗或逃避的反应倾向。而碰到别人生气时,如 果自己沉不住气而动怒——这可是大部分大脑天生的反应——问题 就会更加恶化。 愤怒会扰乱大脑额叶的运作,不仅让人失去理性,而且使人无 法知觉自己的行为失去理性。当额叶功能关闭时,别人所讲的话, 连听都听不进去,遑论生出同理心或慈悲心了。这时候,只会觉得 自己理直气壮,沟通当然也就此瓦解。同时,愤怒也会释放大量神 经化学物质,对大脑控制情绪反应的部位造成重大的损害。 要做到以仁慈回应愤怒,需要经过长久不懈的锻炼,而自古以 来灵修导师所教导的,无非就是这种功夫。当一个人密切专注于自 己灵性的价值与目标时,流向大脑额叶与前扣带的血液流量就会增 加,从而使大脑情绪中心内的活动随之减少。意识的动向乃是关键, 我们愈是专注于内在价值,就愈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因此,静观 修行使人更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在书中教人以慈爱与悲悯锻 炼大脑,不惜动用多达三章的篇幅,道理就在于此。 身为一个神经学家,我愈是深入研究人类大脑的本质,愈是明白 人类是何等的不可思议。但身为医师、教师、人夫、人父,在自己学而 知之的事情里面,若一定要挑出两事来讲,那么,我第一件要说的就是: 生命是庄严的。老实说,我们其实活得极为辛苦,因为,我们体内的每 一个细胞都是在为生存而战,而大脑中的每一条神经都在努力图强。 我学到的第二件事则是,在我们努力求生存的背后,另有一股 力量,而形容这股力量最恰当的字眼就是信心。不仅是相信神、科 学或爱,更是相信自己,相信别人。相信人有灵性,存在的力量不 但推动我们活下去,而且推动我们超越,唯有如此,活着才有价值, 人生才有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盼望与期待(即我所谓“信心”的 同义语),心很容易就会在沮丧与失望中沦陷。信心其实深植在我们 的神经元与基因之中,是立足于人生的最为可贵的原则。 有些人相信神,有的人相信科学、伴侣或事业,但不论相信什么, 还是要面对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什么是你的终极追求与梦想?什么是你 人生的真正愿望,不仅是对自己的,也是对这个世界的?你将如何落实 那个愿望?有盼望有信心固然重要,还有某些事情更是必要,即组织推 动人生所需的技巧与训练。我们以针对静观修行所做研究为基础,提供 了几项工具,将有助于达成这些目标,如果善加运用,你将发现,不仅 自己可以过得幸福些,也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些许平静。 P21-23
展开
——温碧谦
就我多年研究灵性疗愈的经验而言,这本书是比较“对”的书。神佛不是抽象概念,不是被画出来的图像,更非玄之又玄的“他界实在”,而是地道的身体感受,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身体感悟。
——余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