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煤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4315
  • 作      者:
    颜烨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矿难是一种传统性的工业风险。中国矿难既具有发达国家矿难的相似规律,也有着自身不同的表现特征。矿难不是孤立单一的自然技术问题或者社会问题,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性原因,涉及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官员、矿主,矿工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是解释社会变迁的“钥匙”和“解剖刀”。本书从社会结构理论视角构建“安全结构”分析框架,认为矿难高发频仍的社会原因在于安全结构失衡。进而提出加强安全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现代化,是有见地的。也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煤殇:煤矿安全的社会学研究》在学术上丰富和完善安全生产的社会学理论基础,深化“安全社会学”、“灾难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构建,进一步充实社会学、安全学、灾难学的实证研究,尤其要真正体现中国社会学在“春天来临”时期的大作为。
    本研究的创新点有:①从与社会结构三维性相链接的“政府一市场一社会”及其相关的“权力一资本一劳动”关系视角研究矿难,视角新颖,为分析工业化初中期类似于矿难的安全问题提供一种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矿难高发频仍的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结构失衡”,尤其是阶层结构和维权结构失衡或曰缺失。②提出中国矿难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中期情况有所差别,中国矿难所呈现的是“多重M形曲线”或“波浪形曲线”特征而不是“倒u形曲线”特征;同时指出中国市场化改革前和市场化改革以来矿难发生的情况有所不同,即矿难绝对量总体增升而相对量逐步下降。③在方法论上,将社会学的“结构一功能”论作为一种分析策略或日手段,创建了“安全结构分析法”,研究煤矿系统内外的安全结构转型及其安全功能,提炼和阐释了“安全结构”、“安全建设”、“安全民主”、“安全公正”、“安全现代化”等概念。
展开
精彩书摘
    2004年10月,河南大平矿“10. 20”事故死亡148人;
    2004年11月,陕西陈家山矿“11·28”事故死亡166人;
    2005年2月,辽宁阜新孙家湾矿“2·14”事故死亡214人;
    2005年8月,广东梅州兴宁矿“8-7”事故死亡123人;
    2005年11月,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矿“11·27”事故死亡171人;
    2005年12月,河北唐山刘官屯矿“12·7”事故死亡108人;
    2007年8月,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8·17”事故死亡172人;
    2007年12月,山西洪洞县新窑民私营瑞之源矿“12·5”事故死亡105人;
    2009年11月,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矿“11·21”事故死亡108人。
    以上9起事故中有8起发生在国有大矿,有的原来还是中央直属大型煤矿。矿难,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始终像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场“梦魇”惊扰着人们。  “社会梦魇”不过是一种拟人的说法。矿难的高发(死亡人数多)、频仍(事故起数多)有时又会使得人们在惊魂不定中渐渐麻木和无奈。
    矿难,不同于自然灾害。纯粹的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变异现象对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但也会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生态链而遭受大自然的惩罚)。而矿难则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煤炭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对所存在的危险辨识不足、控制不力(或不施控制)等,而使得矿井中的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对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伤害。自然灾害更多地体现为灾害本身超出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即理性的控制能力(通常叫不可控制)导致的灾难,充其量可称为人类“安全预防理性”不足的结果;而矿难则是人类本身没有理性地有效控制危险因素而导致的事故,更多地体现为人因灾难事故,具有深刻的社会性结构原因,即中国俗话说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矿难,有学者定义为:发生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造成公民生命财产巨大伤害和损失、引起广泛社会心理恐慌,甚至导致局部性社会危机的灾难性社会事件。①这里,笔者所称矿难是单以事故中煤矿矿工死亡人数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为主要考察指标,至于财产损失破坏及其程度,本研究原则上不涉及。
    ……
展开
目录
序 
第一章 基础:问题提出与研究条件
第一节 矿难:工业化初中期的社会梦魇
第二节 社会学等关于矿难的已有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条件与前期准备

第二章 理路:理论视角与基本框架
第一节 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应用和三维性
第二节 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研究视角设置与基本框架

第三章 市场:经济发展与矿难
第一节 经济增长对矿难的总体影响
第二节 煤炭消费需求对矿难的影响
第三节 煤炭产量对矿难的影响
第四节 煤炭价格变迁对矿难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制度变迁与矿难
第一节 产权和利益格局变迁对矿难的影响
第二节 安全监管制度变迁对矿难的影响
第三节 基本安全保障和劳动保护制度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关系结构变迁与矿难
第一节 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结构对矿难的影响
第二节 煤矿系统阶层结构变迁对矿难的影响
第三节 煤矿安全维权的社会结构问题及其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结论、建议及进一步思考
第一节 讨论:结构视角——多因解析中国矿难
第二节 结论:中国矿难——安全结构失衡之殇
第三节 建议:调整结构——构建均衡合理的安全结构
第四节 进一步的思考:推进中国安全生产现代化建设

附录一 当前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问卷调查(Ⅰ)
附录二 当前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问卷调查(Ⅱ)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