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9747
  • 作      者:
    马宏柏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之地,为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山川形胜,人文氤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绵亘至今。扬州大学是淮扬文化区域唯一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整合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的精干力量,对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进行综合研究,阐扬其独特蕴涵并寻找其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变革相结合的生长点,以求对地方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以一代国学大师任中敏先生别号命名的《半塘文库》,是扬州大学“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重点学科“文学转型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文库”汇集了扬州大学众多学者的智慧和学识,是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型文化工程。“文库”的出版,将对当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科学发展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半塘文库: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的主体部分择取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几个重要的联结点,展开具体的考察、论析。首先关注两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系,探讨端木小说浓烈的忧患意识、大地情怀、爱国品格与中国文学爱国主义传统的联系;然后考察作为独特的叙事艺术的小说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联系,及其在叙事模式上的推陈出新;再探讨端木小说的“情”“志”交融、意象化抒情特色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联系。在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再选择端木小说与中国古代、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作对位比较,具体探讨两者之间联系的特点。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宏柏,1958年出生,江苏如皋人,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作家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著名满族作家,创作生涯长达70年,作品总字数逾千万,且体裁多样,内涵丰富,表现出多方面的才学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素养,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20世纪40年代就曾有人呼吁:“我们应该从端木身上汲取营养。”遗憾的是,这份“营养”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开发和汲取。《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半塘文库: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专论端木蕻良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文学对他的深刻影响及其在小说创作上的体现。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是一个涵盖面颇为广阔的论题。我们欲从端木身上汲取营养,先得搞清楚端木身上有哪些营养,这些营养是从哪儿汲取来的。“问题缘起”因此由端木的笔名联想到“植根于华夏沃土的‘端木’”;“传统要义”作为全文的“破题”,解说传统的形成流变。随后进入端木蕻良与中国文学传统关系的概观,既涉猎其对传统的理解、反思,确认其同时从中国古代和现代两大文学传统汲取营养,又概览其创作历程中的表现;端木的“个性气质”在中国文学传统影响下形成,又反过来影响其传统继承的取向;“文学积累”包括文学起步前的生活积累、知识准备,直接体现并决定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联系的程度;这种联系又受到端木生活创作的时代历史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导论部分旨在先行廓清与本论题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为下面择取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几个重要的联结点,展开具体的考察、论析奠定基础。
  端木蕻良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联系首先表现在精神层面,表现在爱国主义文学传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浓郁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端木自小就从土地的沉重负载中培养起生命的自觉,在参加“五四”爱国游行中产生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使命感。提笔创作后,便将自己满腔的忧患意识投射到广漠而浩瀚的土地上面,写出关于土地的系列故事。他怀着“九一八”之后失去故土的痛苦与悲愤,既写土地的沉实、草原的美丽,又写土地的蒙难、故土的沦丧,更写土地的觉醒、民众的反抗,勾画出“大地之子”忧郁、憎恨、反抗、战斗的情感历程;表现了“大地之子”深广的忧患意识,“时代之子”强烈的爱国情怀,平民百姓英勇杀敌、舍命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继承和弘扬了中华爱国主义文学传统。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立意构架上“通古今之变”的历史意识,题材选择上执著现实人生的实录写真,人物刻画上美丑并举、善恶并陈,价值评判上采用史传论赞,借鉴“春秋笔法”,追求小说的“潜流”等方面。端木一方面承传了中国史传文学实录写真的传统,对客观写实表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另一方面,作为20世纪30年代登上文坛的作家,又承传了新文学传统,接受了西方传来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他将学习借鉴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曹雪芹、鲁迅、茅盾、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左拉等中外现实主义大师,在叙事手段上也推陈出新,实现了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现代性转换。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有其独特的言志、抒情的内涵,在其承传流变过程中,交织着“言志”与“抒情”、束缚与突破、结合与分离的嬗变。端木很重视作品感情的抒发,他的小说洋溢着浓烈的感情,从以诗意许人到自己被许为诗人,端木小说以其强烈的主观政治倾向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独特地域风情描写中敞露着大地之子的爱憎情怀著称。《科尔沁旗草原》兼容情感与理性、抒情与言志,实现了两者的融合。小说的开端以“抒情”为主;随着叙事的发展,“言志”的因素逐渐加重,呈现出由“抒情”而“言志”的转换。“抒情”—“言志”—“抒情”,是端木小说情感的总体流向。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从古代和现代叙事、抒情两大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抒情特色:或通过独特的自我抒写,直露作者的主观情怀;或刻意追求作品的“潜流”,通过冷静客观地写实叙事,像戏剧那样地客观呈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不写之写,意在言外;或描写意象、营构意境,将主观感情艺术地渗透于独特的客观意象,从而营造出一种诗化的审美氛围、艺术境界。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国门洞开,西方文化思潮涌入,先进的知识分子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翻然思变,“师夷之长”,吸纳新潮,在承续传统的救亡图存之外新增了民主自由、个性解放、开放进取等启蒙话语,中华爱国主义传统平添了现代性的内涵。当中国人民驱除外来入侵者,推翻祸国殃民的黑暗专制统治,转入新中国的建设,此时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对霸权主义,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同时居安思危,发愤图强,努力将祖国建设得无比强大。
  当我们回首中华爱国主义传统,沿着爱国文学长廊从古代向现代漫步,便会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发现一位颇具特色的小说作家,他就是端木蕻良。他的小说对大地与人的独特审视,蕴涵着他对大地母亲、故乡祖国的执著热爱。在民族危难、故土沦陷之际,他的小说流露出湖海一样深广的忧郁,当不愿做亡国奴的大地之子从苦难中觉醒,奋起抗敌、保家卫国之时,他如实展现他们崛起的艰难,激情描绘血与火的抗敌斗争,谱写新时代英雄主义华章。端木在学生时代就曾辍学投军、效力抗战,战争爆发后又奔走前线、后方,他不仅从火热的抗敌斗争中汲取文学创作的灵感,在创作中弘扬爱国主义传统,而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展开理性思索,撰写阐扬爱国主义的理论文章,对国家、民族、家族之间的关系作出辩证的论述。这一切都使他的爱国主义既与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传统紧密相连,又显示出自己的鲜明特点,表现出启蒙、救亡等现代性特征。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近端木作品,纵览他的小说、政论,便会发现一位爱国主义小说家、政论家健步向我们走来,形象越来越清晰,身影越来越高大,就像他的爱国意识萌芽、成长,思想理论形成发展一样。
  ……
展开
目录
弁言 对端木蕻良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再认识
摘要

第一章 导论:植根于华夏沃土的“端木”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 “传统”要义
第三节 创作历程
第四节 个性气质
第五节 文学积累
第六节 历史语境

第二章 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
第一节 端木蕻良小说与爱国主义文学传统
第二节 “大地之子”深广的忧患意识
第三节 “时代之子”强烈的爱国情怀
第四节 平凡英雄英勇抗敌与舍命报国

第三章 端木蕻良小说与史传文学传统
第一节 “通古今之变”的历史意识
第二节 执著人生的实录写真
第三节 美丑毕露的人物描写
第四节 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

第四章 端木蕻良小说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
第一节 “诗言志”与“诗缘情”的交响、嬗递
第二节 《科尔沁旗草原》的“言志”与“缘情”
第三节 端木蕻良小说的情感流向
第四节 端木蕻良小说的抒情特色

第五章 端木蕻良小说与传统文本比较
第一节 《曹雪芹》与《红楼梦》
〔附录〕端木蕻良短篇小说学用《红楼梦》
人物描写艺术举隅
第二节 《雕鹗堡》与《长明灯》
第三节 《鴜鹭湖的忧郁》与《湖畔儿语》
第四节 《科尔沁旗草原》和《子夜》

第六章 结语:端木蕻良小说创作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