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梦幻写作的文本诠释
至此,我可以认为,张贤亮的大多数小说作品实际上具有“双重文本”的特征。如同任何一个梦都既有显梦及其指涉的显意,也有隐梦及其蕴藏的隐意一样,张贤亮的多数小说也由有意识的显文本和无意识的潜文本所构成,前者指向小说的显性主题,后者影射着小说的隐性主题。在一般情况下,张贤亮小说的显性主题大致上也就是作者的表层社会政治性创作动机,其隐性主题实际上也等同于作者深层的本能欲望动机。但疑问也就产生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绿化树》和《土牢情话》的表层创作动机是同一的,其显性主题都是对那个病态的、压抑性的政治型社会的否定和批判;但我们却不能简单地相信这两部作品的隐性主题和深层创作动机仅仅就是前面曾重点论及的,作者谋求宣泄和解救的无意识的性本能欲望。
我偏向于持一种本能的多元构成观,但同时也肯定和相信性本能在其中的根性地位。也就是说,在人的形形色色的无意识本能欲望中,大多难免会带上不同程度的性欲色彩,或者说是接受了性本能的影响和熏染。因此,我以为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动机,即文本的隐性主题实际上是一个多元立体的网状物,并非仅止于一种无意识的性本能欲望。但同时又应该看到,在那个神秘的立体网络中,性本能始终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它被各种各样的其他本能欲望所包围和裹挟起来。其中一些与它大致处在同一个心理的层面上,另外一些则与它处在不同的心理层面上,或者比它掩藏得更深,或者飘浮在它的上空。当然,其中也只有一部分与它或多或少有些关联,另外一些则与它几乎或完全无涉。但无论如何,它们都统属于心理结构中的无意识家族,只是偶尔逃逸到意识域中去稍事停留,甚至还没来得及让意识注意到便又悄然踅回了。
如此,在张贤亮的深层心理中,紧紧环绕在性本能欲望的周围,或者与其纠结在一起的其他无意识本能欲望又有哪些呢?在此处有限的篇幅内,恐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我将在后面分别以爱欲和死亡两大主题视角对其作出较为切实细致的解析。这里,依照本文论述的逻辑需要,仅作简括式的梳理并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
展开
——李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