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础知识
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文件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后期)、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三个阶段。由于数据库技术的出现,数据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越来越高,可靠性不断增加,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所有电力用户全部用电现场数据大数据量处理成为可能。
数据库(database,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具有最小的冗余度,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共享,数据独立性高,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早已不仅仅是用于数值计算,而是更为广泛地应用于信息处理领域,因此,计算机在某种意义上已被人们称为信息处理机。数据处理问题的特点是数据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同时,对数据的储存、检索、分类、统计等处理的要求较高。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把数据从过去附属于程序的做法改变为数据与程序相对独立,对数据加以组织与管理,使之能为更多不同的程序所共享,这就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之一。
数据库系统有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经过组织,可供多方面使用的数据集合——数据库。
(2)支持数据储存和数据操作的计算机系统。
(3)介于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4)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各种数据库应用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发展分为三代,第一代为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第二代为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第三代为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是实现对共享数据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存取。
1.数据库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DBMS向用户提供数据定义语言,用户可以对数据库的结构描述,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的定义,数据库的完整性定义,安全保密定义(如口令、级别、存取权限等)。这些定义存储在数据字典中,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
(2)数据库操作。DBMS向用户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如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
(3)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在运行期间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管理和自动恢复等是DBMS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功能可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DBMS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取级上组织这些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