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经》诊法刍议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诊法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显示了中医的特点和生命力,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临床所运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说明医工在临床诊病之际,察色、听声、问病、按脉,才能全面了解疾病之变化,作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吻合病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内经》诊法管窥之见,列述如下。
(一)《内经》诊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和特点诊法是诊察疾病之症状和体征,加以证候分析,最后作出诊断之方法。《内经》诊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总结、积累、丰富而成。它运用各种不同方法,多层次地辨认邪正在机体内相互斗争过程中出现的极其错综复杂的不同反应——症状、体征,从而探求疾病之原因,分析疾病之性质,推测疾病之转归,达到了解疾病之本质的目的,为治疗作出正确的诊断,所以,在临床上,诊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特点可分两个方面。
一为整体观念。整体观就是诊病时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不孤立看人,不孤立看证,要将四时、六气、地理、人事、年龄、体型、脏腑等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分析。所以《素问·疏五过论》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这充分体现出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
一为以常衡变,从外鉴内。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病变可从五官、四肢、体表反映出来。《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五内,则知所病矣。”近年来由于生物遗传工程,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物场,构成人体的某一个细胞,或者说某一个遗传基因的主体排列中都有人体全部显性特征,为中医学的四诊注入了新的内容。通过望色、闻声、问症、切脉的方法,诊察疾病显现在外的症状和体征,所谓“审证求因”,从而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及其内在联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正确依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