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99985
  • 作      者:
    薛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以“元照法学文库”为名,旨在以兼容并蓄的精神,依托华人世界,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法学论著,为读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华文法学学术精品,建构大中华华人法学文库。
    中国民法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现有理论的反思。立足于批判性的视角,本书对当下中国民法学理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清理,对中国民法学的发展路向进行了探讨。本书是中国民法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薛军,1974年生,江苏如皋人。意大利罗马大学(Tor Vergata)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商法、罗马法和西方法律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出版译著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对中国民法基础理论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尝试提出理论重构。《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围绕社会变迁与民法理论的转型、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的批判性反思、人格权基础理论以及民法典编纂等问题,针对市场经济的民法观念、私法立宪主义、民法与宪法的关系、法律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法律行为与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人格权的立法模式、一般人格权问题、法人人格权问题、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民法典编纂的价值基础问题,展开了深入论述。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对薛军博士这一著作的出版表示祝贺。他在我的指导之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民法基础理论就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最近几年来,我们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就此书涉及的论题和观点进行过交流。我非常赞赏薛军博士在撰写这一著作时的追求:作为一个中国的民法学者,他的思考必须回应中国民法学理论建构的现实需求;而作为一个民法学者,他也必须把自己的思考与世界范围内的民法理论发展联系起来。从罗马法到现代民法的发展,正是法学家在解决当下具体问题与建构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这二者之间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教授(桑德罗·斯奇巴尼)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经济体制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中国民法学界的解读及存在的问题
    回顾自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的法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没有哪个部门法如同民法那样,如此紧密地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个阶段相联系。①伴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中国民法也经历了从最初存在的必要性尚受到质疑的边缘状态,到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明确宣告民法的地位,再到1992年以后迅速发展成为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法律部门之一。②在笔者看来,中国民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发展,与民法学者对这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立法政策内涵作出解读,并及时在立法和理论研究上予以回应是分不开的。
    无论“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体制,都具有特定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环节,都受制于刚性的计划,私人自主的空间非常有限,民法存在的必要性当然会受到质疑。但是,当中国开始逐步抛弃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因素的时候,民法学界立即准确地解读出这一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紧紧围绕商品经济体制所要求的法律框架,建构相应的民事立法和理论体系,其成果即表现为1986年《民法通则》的制定。③当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的时候,民法学界又一次对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作出解读,提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法律框架的目标。199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的法律框架;1999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消除先前合同法体制中的具有计划经济色彩,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内容;2007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对作为市场交换之前提的财产归属秩序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民法的发展,与民法学界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的准确解读密切相关。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社会发展与民法理论范式的转型
第一章 两种市场观念与两种民法模式
第二章 民—宪法关系的演变与民法的转型
第三章 私法立宪主义论

第二编 法律行为基础理论批判
第一章 破解法律行为“合法性”的迷局
第二章 法律行为理论的继受对民法典立法模式的影响
第三章 法律行为的知识考古学分析

第三编 人格权基础理论的反思与建构
第一章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
第二章 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
第三章 法人人格权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第四编 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理论问题人的保护:中国民法典编纂的价值基础
第二章 德国民法潘德克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蒂堡对萨维尼的论战及其对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启示
附录 意大利现代民法思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