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司法理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306624
  • 作      者:
    卞建林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卞建林,男,江苏泰兴人,1953年10月出生,汉族,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带教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校特聘或兼职教授。
    著作《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荣获全国第一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主编《刑事证明理论》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探索——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教材《外国刑事诉讼法》荣获司法部法学教材和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证据法学》荣获司法部法学教材和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论文《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审方式改革》荣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人民才是法律监督的源头活水》荣获《检察日报》2004年度好稿件理论类一等奖,《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刍议》荣获《人民检察》2006年度优秀文章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当前,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正稳步推进并逐渐走向深入。制度的改革需要理念的指引,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加强对现代司法理念的研究和探索,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基于此考虑,我们选择“现代司法理念研究”这一课题申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重点项目),并于2006年9月被正式批准立项,项目编号为:06AaFX006。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司法体制改革中遭遇的“瓶颈”与困境,《现代司法理念研究》从理念层面开展深入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成功推进和司法制度的科学构建提供理论论证和智力支持。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各方领导、专家的支持帮助下,项目研究现已达成既定目标并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和项目验收,最终成果为《现代司法理念研究》一书。全书分为“绪论”和“本论”两大部分,绪论部分包括“中国司法理念: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流连”、“现代司法理念的理论基础(一)--法治”、“现代司法理念的理论基础(二)--人权”、“现代司法理念的理论基础(三)--和谐”四章,本论部分包括“司法公正理念”、“司法能动理念”、“司法平等理念”、“司法文明理念”、“司法协商理念”、“司法民主理念”、“司法效率理念”、“司法独立理念”、“司法中立理念”、“司法透明理念”十章。全书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司法理念、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围绕“司法理念”这一反映司法制度建构内在指导思想和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阐释了构成我国当代司法理念的三大理论基础,并分专题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十大司法理念。本成果立足于我国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特色,从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的紧密联系出发,努力探讨作为指导我国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力求为司法制度改革提供理念指引和价值参考,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行理论回应。《现代司法理念研究》既从静态的概念角度人手,将司法理念解读为对司法性质的感悟、对司法精神的理解、对司法价值的追求,着力推动我国司法理念研究的体系化、科学化和本土化;又从动态的实践角度出发,系统阐释司法理念对司法改革的指导性、与法律运行的互动性以及对法治信仰的重塑性,以推动现代司法理念向司法制度层面渗透。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说在古代社会,司法回馈民意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那么在信息高度发达、网络传媒日益渗透的当下,我国司法对于民意的姿态既有基于司法回馈民意的传统主动性,又有迫于民意借助传媒形成的强大攻势而被迫接受的被动性。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系列经由媒体报道而形成民意对司法施加压力的典型案例。例如,早前的“刘涌案”,在一审判处刘涌死刑立即执行的前提下,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鉴于其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犯罪的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本案的具体情况”,在终审中判处刘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来,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罕见地提起再审,指出原二审判决认为不能从根本上排除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并对刘涌改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不当,应予纠正,继而改判死刑立即执行。又如,近来的“李昌奎案”,在一审判处李昌奎死刑立即执行的前提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鉴于被告人投案自首且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经济损失,进而改判缓期两年执行。最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又主动提起再审并认为,被告人虽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因而改判死刑立即执行。虽然从法律程序上来看,上述案件都是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改判,但结合案件前后的社会背景,民意的影响或者说民意的压力对于案件改判所起的作用,相信没有人会加以忽视和否定。诚如有法官所指出的:“应提高法院裁判的可接受性,因为司法过程不是一个单纯地从事实出发,机械地依据法律逻辑就能得出唯一‘正确'裁判结论的‘自动售货机'。判决必须能够被当事人和公众所尊重和信赖,否则,不仅不会对社会和谐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可能成为新的社会冲突的爆发点。”①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司法理念: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流连
一、中国当下司法理念的概念解读
二、中国传统司法理念的历史脉络
三、中国现代司法理念的构建思路

第二章 现代司法理念的理论基础(一)--法治
一、历史视野下的法治理念
二、法治理念与现代宪政制度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我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第三章 现代司法理念的理论基础(二)--人权
一、历史视角下的人权理念
二、现代司法中的人权基础理论
三、人权理念与现代司法的制度设计
四、我国人权保障的司法实践

第四章 现代司法理念的理论基础(三)--和谐
一、司法和谐理念的提出
二、司法和谐理念的内涵
三、和谐作为现代司法基础理念的正当性分析
四、司法和谐理念的宏观影响
五、司法和谐理念的制度化构建
本论

第一章 司法公正理念
一、公正理念概论
二、实体公正理念
三、程序公正理念
四、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第二章 司法能动理念
一、西方语境中的司法能动
二、司法能动在中国的提出
三、司法能动的中国实践

第三章 司法平等理念
一、平等理念溯源
二、司法平等理念的凸显
三、司法平等理念的含义与要求
四、司法平等理念在我国的落实以及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司法平等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

第四章 司法文明理念
一、文明与司法文明概述
二、司法文明的历史沿革
三、现代司法文明的内涵
四、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或构建

第五章 司法协商理念
一、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内涵界定及其理路
……
第六章 司法民主理念
第七章 司法效率理念
第八章 司法独立理念
第九章 司法中立理念
第十章 司法透明理念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译著类
三、外文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