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63857
  • 作      者:
    陈兴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4年12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5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4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5年“刑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br>
展开
内容介绍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的特点是在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刑法学研究的所有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和概括的基础上,对刑法学研究中的争论问题、重要问题逐个进行综述。这种综述的方法,对于学术成果的积累和展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如前所述,关于共犯的处罚根据问题,在苏俄刑法学的框架内,最早是直接套用犯罪构成要件来解决的。后来采用了德日刑法学中的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理论,虽然主张二重性说,实际上是以从属性说为主。共犯从属性说力图解决共犯的定罪根据问题:只有正犯行为是犯罪构成要件行为。那么,作为非正犯行为的共犯行为为什么具有犯罪性呢?刑法理论上将共犯称为刑罚扩张事由,那么,刑罚为什么会从正犯扩张到共犯?共犯从属性说的答案是:因为共犯对于正犯具有从属性。这种理论,也称为犯罪性的借用说,我国学者指出:
    犯罪扩张的基础是什么?刑法为何要将对于正犯的处罚规定扩张适用于共犯?回答这些问题,必将探讨立法者创设共犯规定的理论依据,这无疑就是共犯的基础问题。因为它并不是单纯在解释共犯现象;而是要揭示共犯这一社会现象上升为法律制度的根据,它所处理的是共犯的一般观念。同时,它也是解决共犯论诸问题的前提。正确定罪和量刑是共犯论的实际价值。其中正确定罪是共犯论的核心。而在定罪中,重要的问题就是共犯者与非共犯者的区别即可罚性共犯的界限问题。可以说共犯论的诸问题,如共犯的成立条件、片面共犯、承继共犯、未遂共犯等都是可罚性共犯的界限问题。
    从以上论述来看,共犯处罚根据论是共犯的理论基础。它正在取代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而成为共犯的中心问题。根据我国学者的介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日本刑法学中的共犯论主要是以共犯独立性说与共犯从属性说的对立为中心论点,围绕着教唆未遂是否具有可罚性展开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德国刑法学共犯处罚根据论的传人,日本刑法学者开始考虑为了统一解决上述共犯问题,有必要回到共犯处罚根据。此后,随着共犯处罚根据论在日本刑法学中的逐步展开,该理论渐渐取得共犯论上是基础理论部分的地位,刑法教科书大都试图在共犯处罚论上构建共犯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刑法学:向死而生
一、清末民初:刑法学的艰难草创
二、共和国的前30年:刑法学的由生而死
三、共和国的后30年:刑法学的起死回生
四、历史反思:刑法学的知识转型

第二章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
一、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
二、行为论:从存在论到价值论
三、行为论与构成要件论的关联
四、行为论与实行行为论的界分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从四要件到三阶层
一、犯罪论体系的传播前史
二、犯罪论体系的苏俄模式
三、四要件体系的本土生根
四、三阶层体系的重新面对
五、犯罪论体系的理论辩驳

第四章 犯罪客体的去魅
一、行为客体的旧貌
二、犯罪客体的新颜
三、犯罪客体的反思
四、行为客体的复归

第五章 犯罪主体的消解
一、犯罪主体的辨析
二、犯罪主体的质疑
三、犯罪主体的分解
四、特殊主体的归位

第六章 构成要件论的反拨
一、构成要件论的观念史
二、构成要件论的苏俄改造
三、构成要件论的中国蜕变
四、构成要件论的本土转换

第七章 违法性论的重塑
一、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错位
二、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分离
三、违法性与法益侵害性的勾连
四、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聚讼

第八章 有责性论的转向
一、责任理论的线索勾勒
二、刑事责任论的苏俄生成
三、刑事责任论的中国承继
四、责任理论的前缘再续
五、责任要素论的渐次深化

第九章 不作为犯论的生成
一、不作为犯论的学说深化
二、从形式的作为义务论到实质的作为义务论
三、不作为犯论的司法认知

第十章 因果关系论的回归
一、因果关系论的哲学化
二、因果关系论的苏俄化
三、因果关系论的去哲学化
四、因果关系论的规范重构

第十一章 违法阻却论的演化
一、违法阻却论的逻辑梳理
二、违法阻却论的观念变动
三、违法阻却论的结构调整
四、违法阻却论的地位确立

第十二章 过失犯论的展开
一、苏俄过失犯论的概念铺陈
二、德日过失犯论的话语引入
三、中国过失犯论的晚近发展

第十三章 未遂犯论的滥觞
一、未遂犯论的转变
二、未遂根据论的争讼
三、客观未遂论的提倡
四、不能犯理论的颠覆

第十四章 共犯论的嬗变
一、共犯论的流变
二、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三、共犯二重性说的衰败
四、部分犯罪共同说的接受
五、共犯处罚根据论的引入
六、单一正犯体系的兴起

第十五章 罪数论的转换
一、罪数论的演变
二、罪数论的进展
三、竞合论的崛起
四、法条竞合的勃兴
附录一 参引书目
附录二 主题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