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庶民视角下的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1814
  • 作      者:
    陈义华,卢云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义华,男,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研究成果丰硕,主持国际项目两项,国家级项目一项,教育部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卢云,男,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英美文学硕士,现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文化批评。
展开
内容介绍
    《庶民视角下的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是两个相关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其中一个是暨南大学陈义华博士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庶民学派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另外一个是中国地质大学卢云老师主持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之所以说这两个课题相关,是因为斯皮瓦克本人就是庶民学派早期最主要的理论家之一。在这两个课题的研究中,他们彼此协调,通力合作。本著作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关斯皮瓦克的研究,也就是卢云老师项目研究的结晶。《庶民视角下的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既有与庶民研究相关的一些最前沿的学术思想的研究,也有大量运用该理论进行文学研究与文化批评实践的范本。书中所提供的范本得到了权威认可,其中部分内容曾经以单篇文章的形式在国内CSSCI来源期刊以及国外核心或权威期刊发表过,部分是作者在国外发表的期刊论文且第一次被译成中文。
展开
精彩书摘
    那么,被剥夺了话语权的“阁楼上的疯女人”是如何被再现的呢?在小说中,贝莎除了恶魔般的笑声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响动外,没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只能由她的丈夫罗切斯特和简来讲述。由于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的限制,贝莎处于文本的边缘,极少正面出场,仅有的几次出场,也是作为“疯子”、“野兽”,不知“是动物还是人”的妖魔化形象出现的。在罗切斯特的话语中,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被蒙蔽的受害者,由于年轻、毫无经验而成了“三万英镑陪嫁”的牺牲品,而贝莎是一个“心地平凡、卑下、窄狭,不能领他到更高处去,或向宽处开展”①的女人,一个“西印度荡妇”②。殖民话语中认为白人与低贱的土人结婚生出的混血儿是低等动物,至少不是完全意义的人,甚至在殖民地的土生白人,也因为沾染上了土人的野蛮而低人一等。讲述贝莎的“邪恶”、“卑鄙”、“粗俗”,是罗切斯特为博取简的同情和谅解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简对这一话语并无质疑,再次肯定了中心话语对帝国主义权威的维护和殖民意识的普遍性。“和当时其他许多作家一样,夏洛特也往往将与纵欲有关的想象安到东方人或西印度人身上,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英国人对'自我'与'他者'的构想。”③贝莎在作者先在的观念下被再现为“野兽”、“疯癫”者和生命低贱者。贝莎不仅被剥夺了做人的主体性,牺牲自己“低贱”的生命来成全简的自我实现也是那样理所应当,这种情节安排本身也反映了作者根深蒂固的殖民意识。
    ……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 庶民视角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章 庶民视角下的文学经典
第一节 文学经典建构中的权力
第二节 西方文学经典重读重释中的抗拒性
第三节 东方文学经典中的庶民经验
第四节 文化冲突下的当代文学经典

第二章 庶民视角下的文学阅读
第一节 后殖民文学书写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后殖民文学中的自我身份建构
第三节 离散文学中的自我身份纠葛
第四节 后殖民文学书写的抵抗与颠覆
第五节 后殖民文学中的民族与宗教冲突

第三章 庶民视角下的知识生产
第一节 庶民的声音
第二节 知识生产中的庶民经验
第三节 庶民视角与后殖民批评
第四节 庶民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第五节 庶民经验与知识生产范式的重构

第四章 庶民视角下的民族国家话语
第一节 国族历史书写中的权力表征
第二节 国族话语与前现代社区
第三节 国族话语与后启蒙理性
第四节 后殖民语境下的民族叙事
第五节 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身份

第五章 性别化的庶民
第一节 关于性别化的庶民
第二节 妇女被遮蔽历史的去蔽化
第三节 后殖民妇女的现实经验与西方先锋学术话语
第四节 妇女经验的文学呈现
第五节 跨性别者自我经验的文学表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