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家》是纳拉扬写商人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它结构完整,叙述细密,变化有强烈的戏剧性而又不脱离生活,对角色和世态人心的讽刺力透纸背,具有很好的劝谕作用,引发了评论家们的无数解释。马尔加耶的两起两落都是由生活的基本需要引起的。他不是金融家,却深刻了解文盲农民的需求、他们对传统放贷人的信任、对官方金融机构的敬畏,了解银行规则的漏洞,因而得以从容执业。储户与马尔加耶的关系主要建立在信誉上,而他的生意都记在小本子上,所以本子没有了,借还贷就无法进行。第二次兴起的原因在于储户们和马尔加耶都没有风险意识,一边抢着存,一边抢着收,所以造成了大起大落。
3.《向导》。《向导》取材于1956年迈索尔大旱,情节如下:在火车站旁开店兼导游的拉纠邂逅随考古学家丈夫前来的罗茜,并且与其成奸。奸情暴露后,她被丈夫抛弃,为拉纠收留。很快,罗茜跳舞成名,拉纠成了其经纪人,两人各收名利。后来,因为冒名领取罗茜夫妇存在银行的珠宝箱,拉纠被控下狱。出狱以后,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盘桓河岸,被老乡当做云游高僧供奉。拉纠则将错就错,任其摆布,直至被拉入斋戒祈雨不能自拔。
小说同时在印度、英国和美国发行,刷新了拉·克·纳拉扬的出版纪录。上市以后,好评如潮,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向导》的原创性表现在好几个方面。首先,它塑造了几个与众不同,却异常鲜活的人物形象。拉纠从漫无目的的学生成为能干的导游,从导游成为杰出的经纪人,从呼风唤雨的富豪成为阶下囚,又从刑满释放犯成为圣人;罗茜则从广告新娘到小镇情人,从含羞忍辱的寄食者到风靡一方的舞娘,然后随拉纠的下狱淡出;还有面目可憎、行头怪异的学者马可·波罗。拉纠爱钱,罗茜好舞,马可迷恋洞穴,具有不同癖好的人却被命运抛到了一起,体验了一番悲欢离合。纳拉扬通常不承认自己的作品有主题思想,也不承认有社会类型学的意图,而坚持说只是创造了“这一个”。①然而稍作分析就可以看出,《向导》其实是有主题的,它表现了人始终处于一种被支配的状态。支配的力量来自命运,通过角色表现出来,却既不为其所觉察,更不受其调控,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行为。而西方人则将其归结为下意识的东西。②比如,艺术史学家马可既有金钱,又有文化,除了事业,什么都不关心。这种人最好与石头为伴,可是他却偏偏要去登广告招亲。人来了,又不知道怜香惜玉,为了不受干扰,宁可让老婆到别处去,致使其被引诱。罗茜乃历来被视为贱业的舞女/妓女之后。母亲不惜破费送她上学,就是希望改换门庭。可是她虽然拿了经济学硕士,却没有努力找工作,虽然贵为婆罗门娘子,仍然依靠男人。
对罗茜来说,命运的束缚是如此牢不可破,以致尽管读了书,改变了种姓和衣食无忧,还是斩不断舞蹈梦,屋里贡着舞神,读的是《舞论》,整个人像是被舞鬼附体。高等教育没有使她有所忌讳,不待别人询问,就径直把自己的舞女家世抖出来,还说世世代代都住在庙里。心如铁石的丈夫待在山洞里不出来,百无聊赖的罗茜就在旅馆里大练蛇舞。后来跳得出神入化,不仅养活了自己,也使拉纠大发横财。可是,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并不以挣钱为意,在台上,她陶醉在自己创造的舞蹈世界里,眼前的观众和布景都模糊了;在台下,她什么都不在乎,唯独喜欢人们送来的花环。正是这种陷于忘我之境的欲念令罗茜背叛了丈夫,也使得她遭到抛弃,使情人有机会签假名,以致自我毁灭。尽管接二连三出事,罗茜还是不知反悔,不能止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