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纵向发掘与评述中,收集整理了“自周秦时代的优伶,迄于民国以来的‘花部,和话剧”;在横向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徐慕云除对京剧的演变和发展作了系统纂写外,还认真“撰述了秦腔、昆曲、高弋、汉剧、粤剧、川剧、越剧、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皮黄剧、话剧共十一种各地、各类的戏剧史”。这两大部分不仅占据了全书的前两卷,而且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对中国话剧发展史的论述尤为详尽。第三卷重点撰写的是“戏剧的组合”,详尽地叙述了中国戏剧的管理史,其中包括各种角色的特色和分派、剧场的组织、后台的管理等等。第四卷为“脸谱、服装在戏剧中的特殊功用”,主要评述戏剧脸谱、化妆、服饰的演变发展历史。第五卷是“戏剧之评价与艺术之研究”。此卷涉及的是戏剧理论与戏剧评论,涉及国家对于各地戏剧剧种的剧目调查、剧目审定,涉及各地戏院、剧场、戏剧陈列馆(博物馆)、“优秀剧作家”、“优秀演员”等各项奖励制度,涉及戏剧教育机构的设立。除此之外,徐慕云还单列了两章“补记”。一章为《六十年来故都名伶概述》,另一章为《对于戏剧之唱念音韵行腔等艺术之研究》。在第一章中徐慕云系统介绍了京都50余位名伶的简历、师承、唱做特点、社会影响等内容;在第二章中他重点介绍了以京剧为主的各种唱腔、说白、伴奏等各种特点及其演变。这两章“补记”,对中国戏剧史发展与研究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在书中配有各种人物的彩色脸谱53种,“极具史料和实用价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