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国秦汉史家;但我说自任的也不是普通的战国秦汉史,乃是战国秦汉的思想史和学术史,要在这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和学术中寻出他们的上古史观念及其所造作的历史来。我希望真能作成一个‘中古期的上古史说’的专门家,破坏假的上古史,建设真的中古史。所以我的研究范围大致如下:(1)战国秦汉人的思想及这些思想的前因后果;(2)战国秦汉间的制度及这些制度的前因后果;(3)战国秦汉间的古史和故事的变迁;(4)战国以前的书籍的真面目的推测;(5)战国秦汉间出来的书及古书在那时的本子;(6)战国秦汉人讲古籍讲错了的地方及在此错解之下所造成的史事……所以我的工作,在消极方面说,是希望替考古学家做扫除的工作,使得他们的新系统不致受旧系统的纠缠;在积极方面说,是希望替文籍考订学家恢复许多旧产业替民俗学家辟出许多新园地。”
1931年11月,顾颉刚编著的《古史辨》第三册由朴社出版。他在《自序》中指出:“上编是讨论《周易》的,下编是讨论《诗三百篇》的,多数是这十年来的作品,可以见出近年的人们关于这二书的态度。其编次的次序,以性质属于破坏的居前,属于建设的居后。于《易》则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于诗则破坏其文武周公的圣经地位而建设其乐歌的地位。”“这一册的根本意义,是打破汉人的经说。”
1933年3月,罗根泽编著的《古史辨》第四册由朴社出版。顾颉刚在序言中回顾了自己的治学历程:“我的研究古史的经历甚简单。幼年读过几部经书;那时适值思想解放的运动,使得我感到经书中有不少可疑的地方。其后又值整理国故的运动,使得我感到这方面尽有工作可做。因为年轻喜事,所以一部分的材料尚未整理完工而议论先已发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