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史诗兼具了这样两种文学体裁的优点。
从神话到早期史诗,这是人类早期宇宙观与世界观的雏形时期。第三节 史诗世界:共通中的差异。
一共通:滓然之世
《格萨尔》与《伊利亚特》对世界之初的描述中,体现出的是一个共通的认识:世之初,本混(浑)然。
(一)《格萨尔》,五浊恶世
《格萨尔》的开篇短短两段话(文库本1.1)至少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其一是强调众生的野蛮与冥顽;其二是强调雪域战乱纷起、民灾横生;其三,慈悲观音祈请;其四,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是阿弥陀佛。
整个《格萨尔》的开头是铺垫叙事背景,这个背景是“话说生活在五浊恶世的野蛮众生,罪孽深重,用因乘显教,不能使他们解脱;就是用果乘密教,也难令他们成熟。他们心性冥顽,犹如磐石一般,不用凿子去凿,拿水更是难以泡软;用今生来世的法理,不能使他们回心转意;拿佛法戒律,也难以把他们约束”。
那时,南赡部洲大地,特别是雪域藏土境内,到处战乱纷起,民众
灾难横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看到这些情景,心中不能忍受,便向西
方极乐世界的主宰阿弥陀佛祈请道……(文库本1.1)
对于上文所言之“五浊恶世”的理解应当是:时至劫末,人寿福德等渐变鄙恶,犹如渣滓,故名浊世。五浊指命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和见浊(文库本1.781)。而观世音菩萨,则总集一切佛性于一体、慈悲为怀、恒常瞻念一切众生,是随侍如来的八菩萨之一。西方极乐世界,是指阿弥陀佛刹土。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佛教提及轮回,认为众生无始以来,一直旋转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和畜生这六道之间,无有尽期,此之谓“轮回”。
《格萨尔》是以佛教的“渡”开始叙述的。在上述之背景下,与“渡”相关的“拯救”期待,是格萨尔这个《格萨尔》史诗的最主要人物出场的话语背景。一层层地传递“拯救”之力,一步步地展示层级之序。这是史诗《格萨尔》价值观的基础。
如果可以简单地说,宇宙观是对天地宇宙总的看法,世界观是对世间万物界总的看法,那么就可以说,在《伊利亚特》和《神谱》那个将天空、大地、海洋、冥府、塔耳塔罗斯以及神和人协同考虑的时代,古希腊人的原始意识中,将宇宙观与世界观进行过多区分是没有必要的。
如前所述,《格萨尔》形成于公元12世纪之后,当时佛教已经系统传人并被藏民族普遍信仰,所以《格萨尔》是在宗教氛围极其浓厚的环境中生成的。相比于《伊利亚特》形成时万物有神论的自然崇拜背景,《格萨尔》处于坚定的佛教信仰体系中,有着明确的信仰系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