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饮食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7997
  • 作      者:
    王仁湘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仁湘,1950年出生,湖北天门人。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先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队、西藏队、甘青队、三峡队、云南队的工作,在边疆区域作过多次大范围考古调查,发掘了若干重要古代遗址,撰写了多部考古报告,并主编了一系列考古学丛书。
    近20多年来,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以考古学的视角在饮食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进行多角度诠释,著有《饮食与中国文化》、《中国古代进食具匕、箸、叉研究》和《往古的滋味》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饮食史话》为中国古代饮食史勾勒出了一个轮廓,从史前时代的茹毛饮血说到人工取火、农业的出现和陶烹的发明,进而描述了历史盛宴和南北佳肴,考察了古代调和五味的理念与方法,以及外来饮食文化产生的影响。对于古代饮食风尚,古人对饮食功能的认识:以及饮食文化礼仪和美食美器传统,也有概略叙述。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火食起源
    1 茹毛饮血
    人类的饮食方式,最初同一般动物并无多大区别,不知烹饪为何物,只是生吞活剥,按先哲们的话说,叫做“茹毛饮血”。对于人类这一段艰难的漫长历程,汉代及汉代以前的许多古代学者都有过推测。
    《白虎通义》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是说在人类之初,没有后来的婚姻制度,所以人们只知母亲,而不知父亲是谁。寒冷的冬天住在洞窟里,炎热的夏季则睡在树枝架起的棚巢上。那时还不知用火,所以是生吃鸟兽之肉和草、木果实,渴了喝动物的血和溪里的水,冷了就披上兽皮。
    生活在东北黑龙江地区的鄂伦春人,他们在学会火食以后,烤肉煮肉都只做到五六分熟,食者认为熟透了反而不好吃,实际上他们的胃口是适宜生食的。贵州地区有的苗族也喜食生肉,东北的赫哲族则爱吃生鱼。这表明,进入火食时代以后,人类或多或少地还怀念着过去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常常要体味祖先所创造的那种生活模式。这种茹毛饮血时代的传统烙印,还不知要经过多少年的反复才能完全磨平。
    2 入工取火
    饥饿、寒冷与黑暗,汇成一片苦海,最初的人类在这苦海中挣扎。自从人类掌握了用火,发明了取火和保存火种的方法,便获得了光明、温暖和熟食。
    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天然火时有发生,人类起初见到熊熊烈火,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避而远之,逃之天天。但是人与动物毕竟是有区别的,在一处不大的火区,在大火熄灭后的余烬中,他们在恐惧中感觉到了温暖,于是便有意收集一些柴草,将火种延续下来,借此度过那难熬的严寒。有时在烈焰吞噬的森林中,也会发现一些烧死的野兽和烤熟的坚果,取过一尝,别有一番滋味,于是人类开始了烧烤食物的试验,不知不觉间将烹饪发明了出来。
    ……
展开
目录
一 火食起源
1 茹毛饮血
2 人工取火
3 农业文明
4 从石烹到陶烹

二 历史盛宴
1 鼎食钟鸣
2 炰鳖脍鲤
3 日食万钱
4 烧尾有方
5 两京食肆
6 清官御膳

三 南北佳肴
1 八方菜系
2 清真美食
3 素食清供
4 满汉大筵

四 调和有方
1 治国与烹饪
2 食官与庖人
3 厨娘本色
4 齐民有术
5 袁枚论烹

五 外来美食
1 西来美食
2 胡食风气
3 胡姬美酒
4 西洋品味

六 享受自然
1 上巳春光
2 选胜游宴
3 节令小食
4 尝新与荐新

七 养性健体
1 强身健体
2 食以养性
3 和神娱肠
4 以食当药
5 以药人膳

八 食味内外
1 名士隐士的食态
2 知味者的味觉
3 文士斫鲜之趣
4 “老饕”东坡
5 斗茶之趣

九 食饮有仪
1 礼始诸饮食
2 孔子提倡的礼食
3 饮酒仪节
4 饮食须知

十 美食美器
1 土陶生辉
2 礼器青铜
3 漆器流光
4 金樽银盏
5 国瓷斑斓
6 筷子和勺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