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89883
  • 作      者:
    (希腊)帕纳约蒂斯·图尼基沃蒂斯(Panayotis Tournikiotis)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帕纳约蒂斯·图尼基沃蒂斯(Panayotis Tournikiotis),希腊雅典国立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攻现代建筑理论史。巴黎第八大学博士毕业,师从法国著名筑批评家、城市理论家弗朗索娃,伊(Francoise Choay)。另著有(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等图书,在建筑理论研究领域颇具影响。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毕业,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P月至1990年7月,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起,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分委员会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的编纂对于建筑影响深远。《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以现代建筑的历史文本(有关建筑的图书)为研究对象,寻找历史、社会和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重构历史文本之间的无形文本,还原这些文本的历史语境。书中着重分析的历史文本均出自建筑历史名家之手,包括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考夫曼(Emil Kaufmann)、杰迪昂(Siegfried Giedion)、泽维(Bruno Zevi)、贝内沃洛(Leonardo BenevOIO)、希区柯克(Henry—Russell Hitchcock)、巴纳姆(Reyner Banham)、柯林斯(Peter Collins)、塔夫里(ManfredoTafuri)。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做建筑史教员多年,觉得要讲好建筑史不容易……讲外国现代建筑史的人,如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应接不暇容易使人见树不见林。做了过河卒子,只好多学习,别无他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挑出五种关于近现代建筑的最新著述,翻译出来,合为五本一套的《西方近现代建筑五书》,相信对研究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人会有所助益。
  ——吴焕加(建筑史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摘自《西方近现代建筑五书》系列总序
  
  众所周知,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研究与介绍,对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是再怎样强调也不为过分的……许多人渴望了解西方人在建筑史研究上的最新进展。遴选几本最新的学术著作,满足中国读者在这方面的需求,也许就是我们这套《西方近现代建筑五书》翻译引进的最重要原因所在。希望我们这套书能够成为大家阅读《外国近现代建筑史》《20世纪西方建筑史》等重要学术著作之外的有价值的补充读物。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摘自《西方近现代建筑五书》系列译者总跋
展开
精彩书摘
  希区柯克,这位建筑师兼建筑史学家对于自己的定位,既非谱系学的,亦非对他所认定的那些新建筑的先驱者们的建筑作品的组成要素的一个描述。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他将他自己转变成为了一位向导,他的这一角色使他不仅知道自己所走的路,也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同时,他为那些即将开始其职业生涯的青年建筑师们提出了一些规则。因此,在这本既有清晰的历史化的又有含蓄的标准化的书中,他参与了建构,同时也参与了这种新建筑的重建。他的这一方法的标准化是比国际式风格更大的目标,后面我们还要讨论国际化风格问题。
  对于希区柯克来说,欧洲建筑所赖以经历的从盛期哥特时代的末期到20世纪早期的那些不同的时期,都可以归在一个单一的现代风格的名下。当然,“现代”这个形容词并不是一个涉及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或密斯,凡·德,罗的词汇:这个词汇保留了它严格的历史意义,被应用于所有与摩登时代有关的建筑——亦即,自中世纪结束以来的一整个时期。尤其是在他事业生涯的较早时期,希区柯克被笼罩在了19世纪那些伟大艺术史学家们的影响之下,如詹姆斯·弗格逊(James Fergusson),他认为现代建筑是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的。正是在这个方向上,他认为所有的基本元素都代表了一种非怀旧性的现代建筑发展的第一步(“现代建筑风格的非怀旧性一面”),这些基本元素在14世纪的时候已经开始在塑造它们的外观。然而,中世纪的过去与现代建筑之间的最终分离,直到后来的紧随后期哥特之后的那个风格阶段:即文艺复兴阶段,之后才真正发生。在随后的现代建筑风格的5个世纪之间,建筑和建造者所期待的是两个相反倾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倾向是希望对既有的传统进行试验,从而引导出一种兴趣——这种兴趣可能或多或少是有意
  识的,但却毫无疑问是有理性和知性的——亦即对于抽象形式的兴趣;另一种倾向则是对于回到来自遥远过去的一种或多种风格的憧憬的一种富于情感化的期待,伴随着这一期待的是对于来自之前风格阶段的许多特征的口传心授的某种惯性。直到在18世纪后半叶古典主义和中世纪(哥特)复兴取得全面胜利,以及19世纪新的结构方法得以发展之后,现代建筑风格才得以成功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现代建筑与当前的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现代建筑》  (Modem Architecture) -书中,希区柯克的分析集中在这最后一个时期:即从1750年到1929年这一时期。这本书被分成了互相关联的三个均等部分:“浪漫主义的时代”,“新的传统”,和“新的先驱者”这三个部分在深化“朝向一种新建筑”的过程中,分别处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艺术史家与现代建筑谱系的建立
佩夫斯纳与考夫曼的平行路径
艺术家与历史学家的平行生活
似是而非的理论与南辕北辙的艺术史家

第二章 现代建筑苏醒的关键时刻
历史的教训
现代语言的路径
建筑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现代建筑的社会确认
建筑学——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诸要素之综合
社会总是超前于建筑学
以“普遍意愿”优先和承诺的意义
建筑学之正面的和任意性的价值

第四章 现代建筑的客瑰化
浪漫主义与再综合:未来的谱系
建筑历史是各种风格的大排序
新建筑的美学
国际式风格
新建筑与客观性的躁动

第五章 历史寻找当下
从时代精神到历史的主潮流
建筑学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建筑学,过去与未来
思想领域中的建筑学
建造的艺术和建筑学诸原则
历史连续性的思想,以及“陈腐”的建筑之路

第七章 建筑批评的历史
历史的意义
建筑批评
建筑学的布莱希特诗学

第八章 现代建筑学与建筑历史的书写
现代建筑的历史有多种写法
历史/理论/建筑设计
艺术史/建筑史
过去/现在/建筑学的未来:差异性对同一性
现代建筑与历史真实

注释
参考文献
重要建筑史学家及其著作列表
译者总跋
王贵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