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与生态美学的兴起
曾繁仁
【摘要】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遇到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强劲对抗,厘清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美学的关系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关键。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于工业革命的启蒙主义时期,在哲学上力倡“人为自然立法”,在美学上则是对于自然的“审美剥夺”,结果导致美学的解体。随着生态文明代替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生态人文主义应运而生。它实际上就是生态存在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生态美学具有时间上的现世性、空间上的栖居性与生命美学的特征,迥异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认识论美学。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存在论生态人文主义审美剥夺生态美学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态美学在中国悄然兴起,在新世纪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强劲的阻力,主要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强劲对抗。其论者认为,生态美学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而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对人的利益的维护则是具有永恒价值的理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就是反人类,如此等等。因此,厘清人类中心主义及其与生态美学的关系即是生态美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呢?《韦伯斯特第三次新编国际词典》指出,人类中心主义即指“第一,人是宇宙的中心;第二,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第三,根据人类价值和经验解释或认知世界”。①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包含着传统的人文主义内涵,萌生于文艺复兴之时市民阶层以人权对教会神权的对抗。但其真正的发展则是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由于蒸汽机的发明,科技的进步,大工业的出现,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充满了从未确过的自信,认为完全能够改造、控制并战胜自然。启蒙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百科全书主持人狄德罗指出:“有一件事是必须得考虑的,就是当具有思想和思考能力的人从地球上消失时,这个崇高而动人心弦的自然将呈现一派凄凉和沉寂的景象。宇宙变得无言,寂静与黑夜将会显现,一切都变得孤独。在这里,那些观察不到的现象以一种模糊和充耳不闻的方式遭到忽视。人类的存在使一切富有生气。在人类的历史上,如果我们不去考
其实,在中国家族宗族研究领域,上述持“家族一宗族”演化论者也多是从父系单系的原理来考察由家族到宗族发育过程的。只是有的学者已经挑明,比如,许娘光的“父子关系为主轴”观和胡先缙的“家的父系”观。但大部分学者都当成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而没有指出来。所以,有些学者干脆对家族、宗族不加区分,认为是一回事情。比如,徐扬杰说:“家族又称宗族……(我们)一概称为家族,只有少数将殷周时期的宗法式家族称为宗族。这样做大概不会同它们的原意相去太远。”②
我在闵村进行宗族调查时就是按照系谱开展工作的。当时闵人要求我帮助修谱,他们派了专人陪同我深入农户。根据他们对祖先的记忆和现实人口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村共计40个房支(按:现在复查,应该为41个房支)。其中10世支系2个,9世支系5个,8世支系9个,7世支系11个,6世支系5个,5世支系6个。8世支系和7世支系是样态分布的众数。也就说,绝大多数房支是一个父系本宗五服构造,少数房支超越或不足五服规模,但是每个房支都声称是“一个五服的”。调查中发现,五服作为一种理念深层于闵人的内心。和文献五服相吻合的房支自是没有问题,但对于超越或不足五服规模的房支而声称“是一个服的”,我表示怀疑。可是闵人告诉我:“就看你从哪一代算起了。如果从我考虑,我们在一个五服;如果从我儿子或孙子算起,就要出服了。问题是还没有延到我儿子或孙子说了算的那一代。”这个回答告诉我,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男子不能作为五服计算的参考点,但他们可以附着在父亲身上。所以才有了超越五服的现象。有些情况是,五服房支内的人口规模太小,无法应付现实的各种礼仪需要,故依附在另一个五服房支下。至于未达五服规模者,是因为现实里人口规模太大,没有能力和时间参加庞大姻亲的礼仪互动而提前分开,形成小于本宗五服的礼仪单位。但不论哪种情况,一旦适宜的机会来临,马上又恢复到本宗五服这个理想类型状态。所以,闵村的五服保持了文化实践上的弹性。
我正是从系谱人手才发现了闵村的本宗五服和宗族组织无法衔接起来的现象。这造成了跟以往学术界所呈现的东南中国情况的巨大反差。由此,我才思考五服与宗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我觉得在这一点与钱先生所倡导的世系研究没有什么区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