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案“显现”的或是转变成的特定形状或信息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但是只能在最初的设计所设定的范围之内发生变化。如果原始的、无知的图案过于简单或机械刻板,那么它将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条件,最终的结果不是分离隔绝,就是泛滥成灾。反之,如果它过度地拷贝周围的环境,那么它很可能会湮没无闻,最终在环境里失去自身的踪迹——这种情形同样适用于个人、建筑物、建筑体系和都市景观。
正如伊里亚·普利高津(IIya Prigogine)的研究所证明的那样,同样活跃的图案在化学进程中是显而易见的。在他的发现之前,许多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都将行为发生的和形态发生的图案看做是无变化结构原理的一部分。他提出了形式与习惯之间的一种更为反复无常的关系,向一直起来占主导地位的图案与自然规律之间的索引关系发起了挑战。
1977年,亚历山大出版了《图案语言》,同年,普利高津因为对耗散结构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亚历山大对稳定性情有独钟,而普利高津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与均衡大相径庭的系统的行为上,这些系统可以与四周的环境交换能量。
一层薄薄的高温液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热气为形式的能量从低处往上升,最终消失在高处较冷的空气里。虽然许多毫无均衡的系统都是以混沌运动和无法预测的事件混合为特征的,但是他们偶尔也会组成图案。
……
展开
——Ann Lok Lui,建筑师,作家,来自Arch News Now
充满智慧的语言,适合多领域人士阅读……离奇,发人思考且出乎意料,这一平装本的书是关乎艺术自身的。作者发现了2l世纪的图案——在织物中,在井盖上,在运动鞋的鞋底——并把它们视为建筑物设计的一个能够激发灵感的起点。
——《丹佛邮报》(The Denver Post)
引入入胜的一本书。一打开书,你就会看到图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类似的书出现,作者提出新的观点,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解释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的建筑“财产”的价值,或者最大限度地展示我们这一不断进化的时代的特性和挑战……我强力推荐这本书。
——玛丽亚·雷曼( Maria Lorena Lehman),Sensing Architecture数字平台创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