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兰州市区流过,往北经过盐锅峡、桑园峡、什川等黄土高原上的山川后,便是一片宽阔的河谷。这一段大约5公里长的河谷大致呈东西走向。在河的南岸有一片村镇,背山面河,那里就是被称为“陇上平遥”的青城.一座在历史的尘埃中渐渐沉寂的百年小城。
可是,也正是因为近几十年间黄河水道的废弃,才使这个村镇里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四合院还完好地保存着。福兮祸兮,有时只是一线之隔。
青城一带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在这里还能寻觅到汉代屯垦戍边的遗迹。史料记载,唐代这里就修筑了龙沟堡。宋代,青城一带的黄河成为宋与西夏的边界。当地人传说在宋仁宗时,名将狄青任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他在巡查时认为龙沟堡一带地势险要,于是就在紧挨着唐代旧堡的东边又修筑了新堡。新旧二堡呈“一”字形,东西绵延3公里,因此这座城又有了“条城”的称谓。又因是狄青下令修筑的,便又被叫做“青城”。
作为从兰州到包头水路的必经码头,青城一度客商云集,因黄河漂筏而形成的水路码头也非常热闹,有许多以划羊皮筏子为生的人。兰州划羊皮筏子的多是住在金城关一带的回族,俗称“金城帮”。青城又叫“条城”,所以青城划羊皮筏子的被称为“条城帮”。说起“条城帮”,青城人至今仍津津乐道——“条城帮”居然能在“金城帮”的家门口兰州争得一席之地.在兰州黄河岸边拥有自己的码头,真是威风。那场面,就像是年代久远的老电影,虽然记忆的划痕为画面留下了道道印记.但是让人越回想越觉得有味道。
坐车沿白(银)兰(州)高速公路经白银再向南折,过了黄河就到了青城镇上。看看表。也就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可是昔日顺黄河漂羊皮筏子从兰州到青城的水路,却要走一天的时间。站在青城的黄河吊桥上,望着夕阳下粼波闪闪的河面,想象那从前的商人、筏客顺河而下的惊险与闲适,竟有些怅然。
青城的繁盛是在明清时期,当时,它由单一的军事城堡转变成了繁华的集镇。就是因为那畅销全国的青城水烟。
青城水烟自清末以后享有盛誉,形成了“甘”字、“条”字、“蓉”字等几大品牌。尤其在东南沿海一带广受青睐。在西部农村,我见到的烟具几乎都是用一根比筷子稍粗一点的骨头做的,像个抽纸烟的烟嘴,没有水烟嘴的结构复杂,据说那根骨头取自鹰的翅膀。它不似烟斗有着较大的填放烟丝的烟锅,骨制的水烟嘴每次只能容得下绿豆大小的一丸水烟。抽烟时,需先点着油灯,再用西北到处都生长着的芨芨草棍从油灯上引火。抽烟者衔着烟嘴在深吸一口气的同时,将那一小丸水烟点燃。只此一口,就要很快将燃过的残烟灰“噗”地吹出,再捻一丸水烟填人……
如今,在乡下也很难见到有人抽这种水烟了。不过,在青城偶尔还能见得到。
制作水烟,在烟丝中要掺人姜黄粉、上好的胡麻油、冰片等数种名贵香料,而且要经过发酵、沉淀等许多工序,这与工业化的纸烟生产过程是截然不同的。有着几百年制作历史与人文背景的水烟业,有一个类似的参照物,那就是雪茄。但两者命运迥异,令人深思。
夜晚。我在弯弯曲曲的青城街上边走边问,总算找到了青城镇文化馆馆长王天恩先生的家。与王先生说着话,王妻已端来一盘煮熟的冬果梨请我先解渴,然后开始动手和面做饭。
青城一带普遍种植的梨树品种叫“冬果梨”,这是一种深秋才成熟的梨,汁多、含糖量高。甜中带酸,很合西北人的口味,虽然美中不足的是果肉稍粗,但仍深受人们的青睐。
由于兰州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冬果梨就有了一种独特的吃法:将梨煮了吃,这叫“热冬果”。历史上,有心的小贩在煮梨时加入冰糖,甚至八角、花椒等调料。“热冬果”不仅风味独特,还具有止咳清肺之功效,成为地方的一道名小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