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3568
  • 作      者:
    都沁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都沁军(1969-),山西沁水人,博士,教授,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北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技术经济及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及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发展研究》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励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环境压力是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问题的定量指标。《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由8个分账户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账户体系及11个物质流基础指标和20个衍生指标;将水资源地作为第7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纳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的概念体系,并据此提出了由消费生态足迹、地质灾害生态足迹和污染生态足迹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其中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清单包括了3类共11项。在界定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总量指标、承载力指标、强度指标和效率指标4类9项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该指标体系能够分析不同目标下的环境减压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表明其生态环境处于超载状态,在构建环境减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4个方面的环境减压对策。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可作为地矿类专业相关人员科学研究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地学类、管理学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4)此外,李堂军(2000)、许友宁(2004)、李辉(2007)等针对矿区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将矿区环境质量分为多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矿区环境质量的分层次指标体系,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级别法,并进一步运用实例证明其可行性。考虑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克服了单纯进行技术评价的不足,矿产资源环境评价内容更趋完善,但由于指标体系中有一定的主观指标,这些主观指标的量化以及各个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化等问题,使得基于指标体系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一问题由不同的评价者或不同的评价方法来处理,可能存在着差异。应该从新的角度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1.2.3 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同的研究机构、政府决策部门、实业界的人们都在思考和研究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式、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1999年9家世界最大矿业公司总裁汇聚瑞士达沃斯,发起了全球矿业倡议(Global Mining Initiative),根据这一倡议,几大公司于2000年4月启动了“矿业、矿产和可持续性(MMSD)”项目,这些顶级矿业公司同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WBCSD)共同工作,之后又委托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lIED)矿业和矿产工作组开展该项目,项目的基本结论是:在矿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以保证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当代人的幸福做出贡献,同时不降低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潜力。2003年国际采矿和金属理事会(ICMM)希望在矿业迎接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方面起主导作用。2000年,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把矿物、金属和复垦”作为未来工作的优先领域,这是首次在国际层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提出矿产部门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矿产资源开发量的增加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1.1.2 各国政府重视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
1.1.3 研究环境问题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基础
1.1.4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问题应该定量化研究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1.2.2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的评价
1.2.3 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1.2.4 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
1.2.5 物质流分析方法
1.2.6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小结

第2章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分析
2.1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理论
2.1.1 从代谢论到物质流核算
2.1.2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观点
2.1.3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方法
2.1.4 物质流分析的系统边界
2.1.5 物质流核算项目的分类
2.1.6 物质流核算的指标
2.2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账户
2.2.1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代谢及其特征
2.2.2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核算的意义
2.2.3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核算的方法
2.2.4 矿产资源开发物质流账户体系
2.3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指标
2.3.1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基础指标
2.3.2 矿产资源开发的物质流衍生指标
2.4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包袱
2.4.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包袱的计算原则
2.4.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包袱的计算公式
2.4.3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包袱系数
2.5 小结

第3章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占用研究
3.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占用分析
3.2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理论
3.2.1 生态足迹的内涵
3.2.2 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
3.2.3 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
3.2.4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3 水资源生态足迹
3.3.1 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概念
3.3.2 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概念的建立
3.4.1 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
3.4.2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途径
3.4.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系统
3.4.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
3.5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清单
3.5.1 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的提出
3.5.2 矿产资源开发消费生态足迹清单
3.5.3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生态足迹清单
3.5.4 矿产资源开发污染生态足迹清单
3.5.5 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6 小结

第4章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5章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