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高宗担心金朝放钦宗回朝,威胁他的皇位。这是高宗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封建的宗法继承制下,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皇位的权利。排行第九的高宗本来没有资格登基即位,徽、钦二帝“北狩”,他才有了这一机会。如果高宗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金人可能放归两帝,这时高宗势必处于两难境地,会严重威胁到高宗的皇权。因此,钦宗回归,成为高宗心理上的“软肋”,也是他心中之大忌。以李纲为首的抗战派上书言事总是以迎回二帝为口号,违背了高宗心愿,因此很快被罢职。金人很好地利用了高宗的这一“软肋”,当南宋取得抗金战争的阶段性胜利时,金人就放出舆论,要放还钦宗,给高宗施加压力。高宗以称臣赔款割地等屈辱条件讨好金朝,签订绍兴和议,获得金人的正式册封,彻底阻止了钦宗南归。
再次,南宋初军事力量薄弱,社会秩序混乱,财政匮乏,不能有效全面抵抗金军。南宋政权建立时,对外要应付南侵的金兵,对内要平定流寇叛将的骚扰和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南宋政府所掌握的军队已经被女真铁骑摧残殆尽,军队不仅数量少、不集中、又没有统一领导,且“军政久废,土气怯惰”。朝廷统御失策,将领各怀异志,军队没有战斗力,军中不战即降、临阵脱逃者,不可胜数。在南宋弱金强的情况下,高宗感觉无反手之力,悲观地选择了投降主义。
最后,投降派对高宗投降思想的迎合,对高宗的投降主义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高宗的投降主义得不到近臣的支持与执行,高宗的投降主义思想就会倍感压力,高宗在多数时间里选择主和派来领导朝廷的运转,先是有黄潜善、汪伯彦得宠于高宗,排斥主战派,他们不以国家大局、民族利益为重,而是把聚集家财、请功邀赏、高官厚禄作为奋斗的最高目标。他们不作战守之备,隐匿军情不报,迎合退避之策,力主高宗南迁。后是秦桧为相18载,他深知高宗懦弱恐金,为得到高宗的信赖,劝说高宗必须坚定讲和的决心,在求和中不惜一切代价,秦桧对高宗的劝导,坚定了高宗屈己求和的意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