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代外交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3332
  • 作      者:
    张云筝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云筝,河南新乡人,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硕士学位;2010年获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西政治思想比较研究。先后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公共安全》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参与教育部、福特基金会、北京市教委等部门的多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宋朝外交思想以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道德感化,试图通过“王道”,达到外交目标,但是忽视了人性恶的一面,忽视了利益对人性的影响;宋朝的和平外交思想,使宋王朝成为维护东亚政治格局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假也成为其对外妥协的一个幌子,是宋朝中、后期不断受到周边政权侵扰的重要原因。《宋代外交思想研究》以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与重大事件为依据,对宋代外交思想进行了分期,总结了宋朝外交思想的主要特点,归纳分析了宋朝外交思想的主要类型。
展开
精彩书摘
  其次,高宗担心金朝放钦宗回朝,威胁他的皇位。这是高宗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封建的宗法继承制下,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皇位的权利。排行第九的高宗本来没有资格登基即位,徽、钦二帝“北狩”,他才有了这一机会。如果高宗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金人可能放归两帝,这时高宗势必处于两难境地,会严重威胁到高宗的皇权。因此,钦宗回归,成为高宗心理上的“软肋”,也是他心中之大忌。以李纲为首的抗战派上书言事总是以迎回二帝为口号,违背了高宗心愿,因此很快被罢职。金人很好地利用了高宗的这一“软肋”,当南宋取得抗金战争的阶段性胜利时,金人就放出舆论,要放还钦宗,给高宗施加压力。高宗以称臣赔款割地等屈辱条件讨好金朝,签订绍兴和议,获得金人的正式册封,彻底阻止了钦宗南归。
  再次,南宋初军事力量薄弱,社会秩序混乱,财政匮乏,不能有效全面抵抗金军。南宋政权建立时,对外要应付南侵的金兵,对内要平定流寇叛将的骚扰和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南宋政府所掌握的军队已经被女真铁骑摧残殆尽,军队不仅数量少、不集中、又没有统一领导,且“军政久废,土气怯惰”。朝廷统御失策,将领各怀异志,军队没有战斗力,军中不战即降、临阵脱逃者,不可胜数。在南宋弱金强的情况下,高宗感觉无反手之力,悲观地选择了投降主义。
  最后,投降派对高宗投降思想的迎合,对高宗的投降主义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高宗的投降主义得不到近臣的支持与执行,高宗的投降主义思想就会倍感压力,高宗在多数时间里选择主和派来领导朝廷的运转,先是有黄潜善、汪伯彦得宠于高宗,排斥主战派,他们不以国家大局、民族利益为重,而是把聚集家财、请功邀赏、高官厚禄作为奋斗的最高目标。他们不作战守之备,隐匿军情不报,迎合退避之策,力主高宗南迁。后是秦桧为相18载,他深知高宗懦弱恐金,为得到高宗的信赖,劝说高宗必须坚定讲和的决心,在求和中不惜一切代价,秦桧对高宗的劝导,坚定了高宗屈己求和的意志。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关于选题的思考
二 宋代外交思想的研究状况
三 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宋代外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10-13世纪东亚政治格局及其对宋王朝外交的影响
第二节 宋王朝建构的朝贡体系

第二章 宋代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宋代外交思想的分期
第二节 宋代外交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宋朝外交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宋朝外交思想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第一节 “守内虚外”,消极被动的特点
第二节 积极谋求和平的特点
第三节 行“王道”,重视道德感化的特点
第四节 对强敌妥协退让、乞求投降的特点
第五节 宋代外交思想的主要类型

第四章 宋代现实主义外交思想
第一节 范仲淹积极防御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
第二节 王安石“兼制四夷”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
第三节 李纲反对投降、坚决抵抗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

第五章 北宋保守主义外交思想
第一节 北宋临朝听政“女主”的保守主义外交思想
第二节 张洎“防守勿攻,敌去勿追”的保守主义外交思想
第三节 司马光的保守主义外交思想
第四节 变幻、保守的苏轼外交思想

第六章 宋代理想主义外交思想
第一节 宋徽宗的理想主义外交思想及转变
第二节 童贯联金灭辽,和平收复燕云的理想主义外交思想

第七章 宋代投降主义的外交思想
第一节 宋钦宗的投降主义思想
第二节 宋高宗的投降主义外交思想
第三节 秦桧“屈己救国”、“绝意求和”的投降主义外交思想
第四节 贾似道的投降主义外交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名词与术词检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