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尼苏达札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01237
  • 作      者:
    陈心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心想,1975年出生于河南永城一个小村庄。1994年从河南省永城师范学校(中师)毕业,保送到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1998年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社会学硕士;2001年获得麦克阿瑟学者奖学金,8月底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现供职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国家战略规划与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兴趣包括经济社会学、组织与网络、人才与教育、生物社会
    学、医疗市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明尼苏达札记》作者既具有中国多年的直接经验观察,又具有多年的美国生活经验。全书所收文章涉及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主题。多数文章已经在国内的《读书》、《书屋》、《博览群书》、《二十一世纪》、段明日教育论坛》、《中国书评》、《茶座》系列以及《教育时报》等发表。全书以中美对照作为思考的纬度,以阅读为基础.从多学科的视角对中国的诸多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今日大学的问题太多了。看一本刚刚集结的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的思想历程,启发当不是三两句话所能概括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
    
    也夫兄的高足,做过我的助教,心想痴迷于学术已久。读了这篇手稿才知道,他还有着广阔的社会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若想了解海外社会学学子对时事采取的视角,所作的分析,《明尼苏达札汜》是开卷有益之作。
    ——英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边燕杰)
    
    陈心想,传奇中的淡定之人。他是农民出身,是吃不饱饭的那种,是读中学还没有见过公共汽车的那种。如今,他已在美国获得社会学博士,就职于高级研究所,沦文在国际知名的学刊上发表。饱学之士不难找,但懂得饿肚子是怎么回事的饱学之士则稀少得像个传奇。读陈心想的文章,先别忙着为其学识感叹。要看的,是他生活的跨度,是他怎么用人生酿造其学识。
    ——耶鲁大学博士,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薛涌)
    
    著者阅世知世而不世故,博览群书然不书生意气,目光锐利但笔端温良理性。书中遍涉中美两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热点问题,然观察思考均有坚实的学理基础,论理则又能联系现实,不凌空蹈虚。其“逍遥”于城乡、中西、古今之间的独特个人体验和心路历程亦足可见证时代的变迁轨迹。
    ——纽约州立大举奥尔巴尼分校博士,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伍国)
展开
精彩书摘
    《侨报》文章引用了哈佛大学华裔学生蔡珍妮的一篇论文《这学校亚裔太多了:种族化的知觉与认同之形成》。该文描绘了哈佛27名本部生和波士顿学院一名亚裔学生的认同问题。珍妮自己毕业于纽约市的牛校亨特高中,来到哈佛后发现,亚裔学生在种族上并不“团结”,那些亚裔学生认为“装白”是好事,说自己在尝试融入“白种人”学生的价值,在课外活动的选择上,就是和白入学生一起活动,逃避和亚裔学生在一起。对于这些亚裔学生而言,“装白”是一种很“酷”的事情。这与黑人群体不同,“装白”不是贬损了,而是“酷”,是好事。蔡珍妮在文章里说:“在黑人之间,‘装白’在社会地位上可说是一种侮辱,可‘装白’的亚裔却通常踞于社会上较受尊敬的地位。由于‘装亚’(表现得像亚裔)被等同于表现得像外国人或像个书呆子,在亚裔人之间‘装白’变成了骄傲的象征,而且被评价为有能力融入美国社会。虽然亚裔通常既‘装白’又‘装亚’,可是‘装白’的亚裔较能获得学校的课外地位,而课外地位通常使得他们获得名校的录取资格。”
    这些“装白”的亚裔学生都经常自觉地避免有太多的亚裔朋友,他们把自己只结交白人朋友视为荣誉的标志。这与黑人同龄群体不同,黑人是优秀学生被排斥,成为“叛徒”,而亚裔学生则是主动“逃离组织”。当然,蔡珍妮的研究不可能代表整个亚裔学生,从统计学上说,抽样很有问题,样本只是哈佛的几个从美国各地牛校高中考上的不到30个亚裔学生,无法推广其结论。但是这种现象也确实比较广泛地存在。我也曾经遇到过一些这样的学生和“黄香蕉”。为了“装白”,极端地要摆脱自己的亚裔的一切,对“同我族类”更冷漠和蔑视的表现,确实有些病态。这是个“困局”,是一个非白人族类在美国这个自由国土上的天然“困局”。
    人往高处走。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为主导的美国社会,认同主流和融入主流社会就是“往高处走”。以这样的标准看,“装白”并没有错。比如,在学校里拿好成绩,说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等。黑人同龄群体和亚裔学生的态度取向似乎是亚裔学生更可取。但是矫枉过正就不当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社会诸像
不平等加剧伤害了谁?
制度设计与不平等的再生产:从中美教育的一点比较谈起
我反对了那次“校园改革”
文凭社会:高校扩张与文凭贬值及其他
关于“劣币驱逐良币”——与周其仁先生商榷
“房奴”的背后:从电视剧《蜗居》谈起
地位物品:增长的社会限制
富足之后
“八字”与人生
戏与拟剧人生观
人为什么会有利他行为?
从“龙生龙,凤生凤”说起:布查德和他的双生子研究
解密天启:读《神似祖先》
黑猩猩的权与性
有为者亦若是——读曾纪泽《使西日记》
评说“小沈阳”系列
央视春晚·星光大道
原创·模仿
让定位为“野心”导航
你的成功是谁的功劳?
不仅仅是娱乐
开山·传人·师徒父子
蹿红之前:漫长滚打成功路
成功的元素

第二篇 教育文化
追问大学学什么:读《北大批判》
感受美国的家庭教育
美国教育“装白”的困境
谨防表扬教育变成“行贿”孩子
家教随感
城乡·高考·配额制
民工潮流中的乡村教育
学社会学从身边生活开始
社会学家的两副笔墨
叙事·理论·数理统计——也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索罗金在明尼苏达
知识的传承创新与知识分子社区
迈向平权社会:从慈禧问“礼”谈起
“大汉雄风”打造不出汉梁文化
从进化论观点看创新
……
第三篇 政治经济
后记:逍遥游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