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于草根发展状态的我国民间公益事业也在外部和内部动力的双重推动下逐渐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公益机构的内部志愿组织、管理和动员模式向专业化转型;另一方面,在经历过2011年一系列公信力事件的冲击和洗礼后,公益机构也越来越重视自身透明度及外部公信力的建设。
上述整体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转型,离不开每一位公益人和公益行动者的努力、奋斗和坚持。《公益蓝皮书:中国公益发展报告(2012)(2013版)》延续2011年《公益蓝皮书》的整体框架,继续研讨“公民公益”战略理论。公民公益战略理论认为,每一位公益行动者都是以一名普通公民的身份自主、独立地志愿参与到社会公益行动当中。因此,每一个普通公民的公益参与行为都可以被赋予更高的价值期待。正是这种基于公民身份的公益行动,推动政府和民间良性互动,以建设一个以民为本、志愿参与、多元开放、多方合作的公民社会;而通过公民社会的自然生长又形成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化解中国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最终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的民主化转型,是为中国社会转型的民间道路。
展开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2012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见证了“公民公益”,每个人都尽己所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公益行动,集无数微观个人之力量影响政策制定。但是,全民公益的持续发展,需要监督,也需要助力。这本蓝皮书集结了众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期望帮助大家探索全民公益专业化转型,以及民间与政府良性互动的道路。
——邓飞(《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免费午餐发起人)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民间组织、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积极行动,参与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公平。这既说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在蓬勃发展,也让人们意识到普及大众公益意识、提倡公益文化的重要性。中山大学的这本蓝皮书展示了培养中国公益文化的动力所在和努力方向,值得大家关注。
——粱晓燕(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