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亚洲研究论丛.第二辑,重新思考二十世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03008
  • 作      者:
    汪晖,王中忱主编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区域:亚洲研究论丛》由清华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所主办,是一份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人文研究丛刊,其宗旨是立足于人文学科的具体问题,在跨学科和跨文化视野中探讨中国人文学科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力图在长期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术范式。《区域2亚洲研究论丛(第2辑):重新思考二十世纪》为第二辑,重点讨论二十世纪中国及东亚的历史、思想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大规模的贫困以及结构性的剥削,这些现象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特征让我们明白,借用马克,吐温的话,说马克思已死实为夸大其词。但是,如果简单的回到20世纪人们对马克思的理解也是于事无补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衰败以及日益明显的后马克思主义的不恰当性根植于历史发展当中,这些历史发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重新阐释马克思。
  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不同的是,在最根本的层次上,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并非是一个以劳动力为出发点的,针对混淆了现代性的阶级剥削模式的批判。与此相反,马克思的批判理论揭示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媒介形式。这种形式把现代性构建成为一种历史特定的社会生活形式。这种媒介形式,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劳动力形式社会性地构成的,并且在本质上是时间性的。这种媒介形式体现为独特的、准客观的支配形式,这种支配形式不能从对一个阶级的支配,或者是对更具体的社会/政治实体的支配这样的角度得到充分的认识。上述这些支配形式,由于局限于诸如商品和资本这样的范畴,,因而不能从市场的角度恰当地概念化。此外,它们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产生出一种盘踞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最核心的历史进程。
  二、
  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征的关注.正与过去四十年间大规模的全球性转变相呼应。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二战”后以国家为中心的福特主义在西方的解体;政党一国家及其中央管制经济在东方的崩溃或者根本性转变;以及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全球秩序的出现(这一秩序或因大规模竞争型经济体的发展而式微)。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共产主义假设与二十一世纪
马克思与现代性
早期现代是否不同于殖民现代?
汪晖《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书评会
作为一组智识构形的20世纪中国
日中相互认识的形成——以日本人的中国观为线索
西方中国研究的价值话语
亚洲民族主义与“五四”——重估“文化”与“民族”
战后日本思想史中的“中国革命”
朴玄垛先生的思想特征:以“民族民众论”为主
政治文化、中国发展道路与第三世界电影
重新思考中国近代“文”的简单化
汉字简化浅论——另一个简体字
“硬译”与“文化革命”的主体性问题
全球资本主义与政治的自我否定逻辑:竹内好和汪晖的鲁迅论
与鲁迅相遇、竹内《鲁迅》的产生
竹内好《鲁迅》解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