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时势·人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75631
  • 作      者:
    雷海宗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时势·人心(隐藏的大家)》与本社于2014年出版的《雷海宗世界史文集》互为姊妹篇。至此,雷海宗在各方面的著述就基本上都可以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雷海宗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擅长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把握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运用。
  第二,以一定的哲学观点来消化史料,解释历史,努力打破西方的欧洲中心论和传统的王朝体系,建立起独树一帜的囊括世界、光耀中华的历史体系。
  第三,热爱祖国,坚决抗日,热情歌颂中国的历史,积极弘扬中华文化。
  第四,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追求真理,锐意创新,不断前进,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本书均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雷先生提出的中国历史周期论和部民社会等观点,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

展开
作者简介
  雷海宗(1902—1962),历史学家,现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于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执教,是当时少有的能同时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学者,一直被学生称为最会讲故事的教授。
  雷先生并不仅仅满足于埋首东西学问之中,而是像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关心国家政治,放言议政,针砭时事,并开创了盛极一时的“战国策”派,却也埋下了因言获罪的根源。在民国时期,他的不少著作就受到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在院系调整中,从清华大学被调到南开大学。之后,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屡遭批判,备受折磨,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61年,雷先生被摘掉“右派”帽子后,毅然重返教台,倾心教学,但终因身心俱损,于1962年过早辞世。
  雷先生著述不多,却均属上乘之作,代表作有《国史纲要》(与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并称当代四大通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其中包括于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时势人心》和《雷海宗世界史文集》。

  王敦书,知名历史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师从著名史学家雷海宗,是国内继承和研究雷海宗的权威。作为雷海宗最后一个弟子和其助教,陪伴雷海宗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时势·人心(隐藏的大家)》收录的就是雷海宗写的文章,并按发表时间顺序编辑。这些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与现实相联系的史学研究的学术性论文和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政论性文章,《殷周年代考》、《历史的形态与例证》、《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等重要论文。
  作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全球史观和文化形态史观的史学大师,雷海宗开辟了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文化的新视角,形成了重宏观重思辨、系统而独具特色的史学观点,开创了“中国文化独具二周”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史观、以“改造无兵的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再造论和部民社会等开创性的史学观点。雷海宗的史学成就推动了现代中国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发展、开创了中国传统考据史学与“文化形态史观”相结合的新纪元。

展开
精彩书评

  ★雷先生最使我敬仰的是他大过人的“容忍”,而这种容忍是深植于一己学术和道义方面的自信。
  ——何炳棣

  ★雷先生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整体把握,要不失为20世纪我国史学领域中不容忽视的一家之言。
  ——何兆武

  ★雷先生博闻强识,上课从不带讲稿,连卡片也没有,只有粉笔一两只……
  ——齐世荣

  ★想到他的人格和强加于他的种种罪名之间的反差,又联想到整个一代知识精英的学识、风骨和以后类似的遭遇……嗟乎,余欲无言!
  ——资中筠

  ★我与雷师的关系,用几句话来概括,很不容易。再三考虑,是否可用:“父亲之交,师生之恩。受教恨短,勉承师学。凄凉送终,情同父子。”
  ——王敦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警觉性的时限
  多年来中国学界有意无意问受了实验主义的影响,把许多问题看得太机械,太简单。以史学为例:一般认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为历史的人,根本可以不论;即或是知道于事实之外须求道理的学者,也往往以为事实搜集得相当多之后,道理自然就能看出来,实际恐怕绝不如此。历史的了解虽凭借传统的事实记载,但了解程序的本身是一种人心内在的活动,一种时代的精神的表现,一种整个宇宙人生观应用于过去事实的思维反应。生于某一时代若对那一时代一切的知识、欲望、思想与信仰而全不了解,则绝无明了历史的能力。对自己时代的情形与精神愈能体验,对过去历史的了解力也愈发增高。由另一方面言,一个时代愈发展紧张生动,那时代少数警觉性深刻的人对过去的历史也愈发看得透彻。一个完全平淡静止的时代,对于任何过去的大事都绝无明了的能力。历史的了解是了解者整个人格与时代精神的一种表现,并非专由乱纸堆中所能找出的一种知识。
  上面一段话或者不免过于抽象,意义不免过于晦涩,但我们举出具体的例证之后,问题大概就容易看清了。在任何民族的生命中,历史的了解力或警觉性都是为时甚暂的一种活动。中国秦汉以下的二千年间史料的丰富使人气闷,以史家自命的学者车载斗量,但始终没有一种历史的作品,原因也很简单。二千年来的中国社会,虽间或有小的波动,但一向绝无真正的变化革新。一人身处完全静止的环境中,整个的人格,整个的心灵,也都是静止的。此种人格所影射的一切也当然是静止的,对过去真正停滞的时代当然看为停滞,即或对于活泼生动的时代也难以看出道理。因为人格中所完全缺乏的,绝难在外物中找到:正如宇宙中有许多颜色与音响为人类的耳目所不能见闻的一样,因为这些声色超过我们感官构造的范围。一个患贫血症的人格,对于机械的史料或者还能做点排列的功夫,遇到富有意义的史料反要手足无措,二千年来对于战国以前的历史毫无办法,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后世对于所谓三代文化的憧憬与崇拜,证明一些空虚无物的人格仍能感到战国以前的伟大:但伟大处到底何在?却是二千年来无人能够了解的一件事。大致讲来秦汉以下改朝换代的平淡故事,同化了全部的中国历史,所以三代也不过是三个朝代而已。这是如何可怜的一种看法。
  ……
展开
目录

前言
皇帝制度之成立
中国的兵
无兵的文化
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
世袭以外的大位继承法
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
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
君子与伪君子
张伯伦与楚怀王
历史警觉性的时限
中外的春秋时代
古代中国的外交
海战常识与太平洋大战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埃及战争
法属非洲——西方的第二战场
世界战局的总检讨
平等的治外法权与不平等的治外法权
罗丘会议
欧洲战后人的问题
法国解放委员会与法兰西前途
苏捷协定与波兰前途
德舰沙恩霍斯特号沉没
战后的苏联
历史过去的释义
欧美民族主义的前途
历史的形态与例证
和平与太平
妇女·女权
航空时代、北极中心,与世界大势
理想与现实
印度还政问题
美国设国防部
两次大战后的世界人心
伊朗问题
近代化中的脑与心
史实,现实,与意义
论美国在巴拿马受挫
国际和平展望
时代的悲哀
《周论》发刊词
政治的学习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
对港九,望英伦
悼甘地,悲人世
侵略定义
宣传与国策
国际谣言与自我检讨
望农林部早日起程
号角响了,曾受美国教育的自由分子赶快看齐
对国民大会献言
认识美国对日政策的一贯性
所望于新政府者
五四献言
全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弱国外交与外交人才
永恒的青年问题
出路问题
北大西洋联防在酝酿中
由西藏派代表赴美说起
欧洲统一问题
三个人的死
学者与仕途
联合国纪念日
“泰山崩于前”的时候
人生的境界(一)
附录:《史学方法》课堂笔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