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会同三年(940年),辽人人据幽州后,云居寺划入辽人版图。由于辽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云居寺再度兴盛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寺院住持僧谦讽和尚于应历十四年(964年),对云居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共修建大小庙宇七十余间。其中包括转轮佛殿、讲堂、暖厅、碑楼、库堂、厨房、饭廊、梵网经廊房、东库、后屋等等。这次建设工程,不仅将由于兵火和自然损坏的殿宇修复,而且扩大了规模,是云居寺自唐末五代以来由衰而盛的—个重要转折。
同年,在谦讽和尚与辽官员朝议郎行右补缺王正合力倡导下,云居寺广联僧俗,结千人邑会。千人邑乃是中国古代为寺院募捐的社会宗教组织,据王正《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记载,当年云居寺的千人邑“春不妨耕,秋不废获。立其信,导其教,无贫富先后,无贵贱老少,施有定例,纳有常期,贮于库司,补兹寺缺”。千人邑的出现,反映了辽代云居寺的复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谦讽等人结千人邑的目的,是为了“寺不坏于平地,经不坠于东峰”,即修寺护经,但此时五代以来中断了的石经刻造事业,尚无力恢复。这是由于辽人人据幽州后,幽州地区的动乱局面并没有结束。直到澶渊之盟以后,幽州地区趋于稳定,经济逐渐繁荣,云居寺才得以恢复石经刊刻。
辽人恢复云居寺刻经,是在澶渊之盟以后的第23个年头,即辽圣宗太平七年(1027年)这成为云居寺自唐代以来佛教事业达到又一个巅峰的标志。
有辽一代,云居寺一直呈盛势。道宗重熙年间,郡守侍中刘六符与寺僧可信、藏俊、智通、文密等又开始了大规模的云居寺建设,累年兴工,直至大安八年(1092年)。云居寺原有南、北二塔,即是辽重熙至大安年间所建。
据乾统十年(1110年)行鲜《大辽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记载,北塔为寺僧文密化钱三万余缗而建。辽乾统年间有高文用等人发起成立的云居寺供塔灯邑,每年上元节邑众按定例捐资,在北塔上下广设灯烛,三夜不息。“从昔至今,殆无缺焉。”可见到乾统十年,供塔灯邑的上元节北塔燃灯已盛行多年。
云居寺南塔建于天庆七年(1117年)四月十五日,为寺僧绍坦所建,塔13层,高60余尺,内藏舍利300余粒。
距辽亡国前四年的保大元年(1121年),云居寺已刻完一部《虚空菩萨求闻持法》经,这反映了辽末云居寺的昌隆。辽代,云居寺的佛教由晚唐的禅、律共处,改为律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