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谏官不论官品的高低大多能竭诚履行职责,体现出极大的为政之勇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疏进谏并非仅仅是谏官才有的权力,而是全体官僚士大夫都具有的一种权限。胡宝华曾据两《唐书》相关史料编制了“进谏一览表”②,对唐代进谏制度运作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具体的考察。我们不妨从对有唐以来近三百年的进谏状况,考察一下唐代帝王与百官之间诚信实施的程度。
胡宝华先生编著的唐代“进谏一览表”中,共统计了171起 进谏事件,属于前期的进谏事件有115起,后期55起。这个统 计结果应该是唐代进谏发展的总体反映,它表现出后期进谏事 件锐减的趋势。这说明,唐前期政治清明,君臣之间以诚相待,百官有极其强烈的参与政治的欲望,帝王也多能励精图治。唐后期士人进谏意识不如前期,也可由此推知后期士人对朝廷政治多持有一种冷漠的态度。白居易的《为人上宰相书一首》和元稹献给宪宗的《献事表》就反映了这一情况。白居易的《为人上宰相书一首》日:
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持颠为心,今则敏行逊言、全身远害而已矣……是以聪明损于上,则正直销于下。畏忌慎默之道长,公议忠谠之路塞。朝无敢言之士,庭无执咎之臣。①
元稹的《献事表》云:
陛下即位以来,既周岁矣。百辟卿士,至于天下四方之人,曾未有献一计、进一言,受陛下伏伽之赏者。左右前后,拾遗补阙,亦未有奏一封、执一谏,受陛下激而进之之劝者……若臣等倍位谏列,名为供奉官,眶日弥年,不得召见,每就列位,屏气鞠躬,不敢仰视,又安瑕议得失献可否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