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活出真正的价值12堂必修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425482
  • 出 版 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被誉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博士学位。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开始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创立一个新的心理分析学派,即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其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活出真正的价值12堂必修课》会让我们学会如何去教育孩子,会让我们学会如何反省自己,还会让我们学会如何纠正性格中的缺陷……此外,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好读”。书中没有晦涩的术语,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有的只是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所以,即便是非专业人士,您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在人类思想和话语体系的影响下,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都已经失去了它们的本来面目,变成了我们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即便是人类最早接触到的东西,也无一例外地带上了人的思想印记,具有了某种“意义”。比如,“木材”指的是“与人类有关联的木头”,而“石头”则指的是“作为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倘若有人想要挣脱这种“意义”,想要过一种纯粹客观的原生态生活,那么他的人生状况肯定会变得非常糟糕——他会疏远周围的人,而且,他的所作所为不会给任何人(包括他本人)带来好处,甚至可以说,他的存在将毫无价值可言。因此,没有人能够脱离意义而活着,只有给现实世界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之后,我们才能够在其中展开自己的人生画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身处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所理解的某种东西。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意义是一个主观性的东西,因此它多多少少都带有片面性,它不是无懈可击的,甚至可以说它从来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一言以蔽之,意义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错误的世界。
    假如我们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很可能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愿费心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认为这样做是自寻烦恼。然而事实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一直如影随形地纠缠着我们人类。甚至到了今天,人们有时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活着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通常只有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人们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来;而只要一切事情都顺顺当当,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什么艰难险阻,那么,对于这样的问题,人们绝对是抛之脑后,只字不提。当然,即便如此,这些问题及其答案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不管一个人说的是什么,我们只要观察他的行为举止便会发现,任何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这种独特的理解隐含在他的一举一动中,会从他的观念、姿态、举动、表情、嗜好、志向、习惯以及人格特征中流露出来。因此,从一个人的处世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理解生命的;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身的。他的一举一动仿佛都在说:“我就是这样,而世界就是那样。”这便是他给自己和生命所赋予的意义。
    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生命的意义可谓是形形色色、数不胜数。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讲过的那样,没有哪一种意义是十全十美的,所有的意义多多少少都会带有瑕疵。没有绝对正确的生命意义,这句话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生命的意义,只要是人所拥有的,都不可能是绝对错误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生命的意义都处于正确与错误之间,既含有对的成分,也含有错的成分。当然,即便分不出绝对的错与对,我们仍然能够在众多的意义中分辨出它们的高下优劣来——有的美好,有的糟糕;有的错得少,有的错得多;我们还能够看出,比较好的意义都含有哪些共同特征,而比较差的又缺少哪些东西。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总结出一个公共标准,即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一种能够让我们正确看待现实世界的意义。在这里,需要重申的一点是,大家必须牢牢记住,这个“现实”指的是与人类社会相关的“现实”,是与人的意志和目标密不可分的“现实”。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现实”可言。即便有,也与我们此处所讲的话题无关,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没必要去了解它。
    ……
展开
目录
第一课 生命的意义
一、人生的三项任务
二、社会感
三、幼年时期的经历
1.身体缺陷
2.娇生惯养
3.被忽视
四、早期记忆与梦
五、学习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 心灵与肉体
一、心灵与肉体的相互作用
二、情感的作用
三、心理特征和身体类型

第三课 自卑感与优越感
一、自卑情结
二、优越感目标

第四课 早期记忆
一、人格核心
二、早期记忆与生活方式
三、分析早期记忆

第五课 梦
一、以往对梦的解析
二、弗洛伊德的观点
三、个体心理学的观点
1.强化生活方式
2.象征和隐喻
四、常见的梦
五、个案研究

第六课 家庭的影响
一、母亲的职责
二、父亲的职责
三、关注与忽视
四、兄弟姐妹间的平等
五、家庭格局
1.老大
2.老二
3.老小
4.独生子女

第七课 学校的影响
一、教育的变革
二、教师的作用
1.性格教育的重要性
2.师生关系
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班级里的合作与竞争
四、评估孩子的发展
五、先天与后天
六、认识人格类型
七、对学校教育的一些观察
八、顾问委员会

第八课 青春期
一、青春期是什么
1.心理特征
2.生理特征
二、成年的挑战
三、青春期的一些问题
1.被惯坏的孩子
2.留恋童年
3.犯罪
4.神经症行为
5.逆转
6.寻求表扬和赞赏
四、青春期的性问题
1.男性抗议
2.形成期
五、对青春期的预见

第九课 犯罪及其预防
一、理解犯罪心理
1.追求优越感
2.环境、遗传和改变
3.幼年时期的影响和罪犯的生活方式
4.罪犯的人格结构
5.犯罪、精神失常和怯懦
二、罪犯类型
一些案例
三、合作的重要性
人格、生活方式和三项人生任务
四、影响合作的早期因素
1.家庭环境
2.贫穷一
3.身体缺陷
4.社会缺陷
五、如何解决犯罪问题
1.体罚无效
2.学习合作
3.一些可行的办法
4.一项预防措施

第十课 工作问题
一、平衡人生三项任务
二、早期培养
1.家庭影响和学校影响
2.纠正潜在的错误
3.天才与早期努力
4.培养才能
三、发现孩子的兴趣
1.儿时的兴趣
2.早期记忆
3.游戏
四、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五、解决办法

第十一课 个人与社会
一、为团结而奋斗
1.宗教的作用
2.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
二、缺乏社会兴趣以及无法与人相处
1.个人利益
2.精神障碍
3.过失犯罪
三、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第十二课 爱情与婚姻
一、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平等的伴侣关系
二、为婚姻做准备
1.生活方式、父母影响与婚姻态度
2.友谊与工作的重要性
3.性教育
4.对选择伴侣的影响
三、婚姻的承诺与责任
常见的问题
四、求爱
五、经营婚姻
1.婚姻中的生理问题
2.一夫一妻制、努力付出与现实态度
3.解决婚姻中的问题
六、婚姻与男女平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