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瓷禅一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449897
  • 作      者:
    姜宗福, 欧阳天生著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红极一时的时政作家姜宗福与有胆有识的陶瓷儒商欧阳天生相遇,从“窑”字隐含的生殖文化密码开篇,体悟陶瓷中的人道、商道、官道,以论语的形式,独创《瓷禅一味》。瓷器,在统治者是国银;在老百姓是饭碗;在投资者是股票。皇帝玩它丧了志,商人投它破了产,百姓捡漏买了假。中国陶瓷人“能断(代)者不能制,能制者不能悟”,只见大匠不见大师。《瓷禅一味》足以终结中国陶瓷无大师和陶瓷投资不利之败局。
展开
内容介绍
    由禅体悟中国瓷之道,是姜宗福、欧阳天生编写的这本《瓷禅一味》的 唯一追求。《瓷禅一味》由文化和哲学出发,探讨了陶瓷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烧 瓷的火候与做人的火候、瓷器的器度与做人的气度、好好做人与好好做瓷、藏瓷与治国以及瓷道与官道等文化热点话题,填补了中国陶瓷文化空白,不 仅有益于藏家,亦有益于民众健康信仰的确立。藏瓷,不可不读《瓷禅一味》。
展开
精彩书摘
    瓷薄如纸与命如纸薄
    欧阳天生:北方方言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词语叫作“瓷实”,意思是“结实”、“扎实”、“牢固”、“块头大”,亦作“瓷瓷实实”。第一次接 触这个词语,我感到非常纳闷,与金、银、铜、铁相比,“瓷”实在是易碎 品,人们为什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要用这样一种易碎品来形容牢固、结实 或者扎实呢?姜宗福:不仅你困惑,连古人也很困惑。我查遍了所有典籍,也没能够 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偶然间,我突然想起家乡一句俗话说,“缸里有粮,心里不慌”,瞬间恍然大悟。在百姓看来,瓷碗瓷碗,瓷就代表“饭碗”,民以食为天,碗里有饭心里才踏实,即为“瓷实”。后经过引申,便有了“结实”、“扎实”、“牢固”、“块头大”等意思。欧阳天生:我明白了,“瓷实”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牢固和结实。难怪 周世宗柴荣要追求一种“薄如纸”的柴瓷境界了——瓷虽薄,却装着天下民 生。姜宗福:柴荣和柴瓷一直是考古界的一个谜。据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归 田集》记载,“柴窑”的确存在。欧阳公生于1007年,终于1072年,离周世 宗在位的公元954年至959年不足百年。他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治学严谨,花了大半生精力独自撰写了《新五代史》,对后周的史实了如指掌,烂熟于 心。加上他官至副宰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见过“柴窑”的真器。学界一致公认他对“柴窑”的记载不仅最早,而且最可靠、最权威。但时至 今日,柴窑制品既没有发现实物,又没有发现窑址。欧阳天生:传说,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实,用这十二个字来评价周世宗的品格倒是蛮恰如其分的。姜宗福:柴荣堪称五代十国期间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历来被 史家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在位短短五年间,他清吏治,惩贪腐,选人才,均田赋,整顿禁军,收购 民间铜器佛像铸币,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废除曲阜孔氏家族的 免税特权,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轶书,雕刻古 籍,大兴文教……实施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如果不 是英年早逝,凭他在位五年半的文治武功,扫平天下、结束中唐以来两百多 年割据动荡、开辟新天地的人物必定是他,大宋的北方版图亦绝无丧失的可 能。欧阳天生:这和您前边谈到的赵匡胤封柴窑一事里的周世宗似乎判若两 人?姜宗福:历史就是如此诡异。人无完人。柴瓷装饰以玛瑙、柴器不准流 出皇宫的事情的确存在。一代明君为何独独对瓷器痴迷至如此“腐化”的地 步,的确令人费解。欧阳天生:对此,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柴窑为军窑。周世 宗几度北伐,欲一统山河,军队行军打仗需要大量的行军碗碟。因为缺铜,柴荣便下令以瓷代铜,大量烧制瓷碗、瓷碟。因为战争是最具毁灭性的,那 些瓷碗、瓷碟大都毁于战火,“柴瓷”便难得一见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 年佛教盛行,许多人为逃避徭役和赋税纷纷“出家”,大量金属被用来铸造 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周世宗果断下诏,采取抑制佛教、打击寺 院经济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拆毁寺庙数千座,勒令僧人还俗数十万,毁铜佛以铸币。“禁铜令”一出,周世宗率先垂范,下令皇宫除铜质法物、兵器外,其余铜质礼器、日用品和陈设器具尽皆交监铸币。宫廷过去使用 的铜质生活器具、礼器、陈设器具一下子没有了,必然要找替代品。因周世 宗继位前开店经营过茶叶、瓷器,尤其熟悉制瓷之术,故下令采用原料来源 广泛、造价低廉的瓷器来替代材料稀缺、价值昂贵的铜器,以供宫廷所需所 用。周世宗对宫廷用瓷非常用心,亲自制定配方,烧出的瓷天青如玉,闪烁 着难得的光华。后人把烧出此瓷的窑称之为“柴窑”,把该窑烧出的瓷器称 为“柴窑器”。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姜宗福:这两种观点都是无稽之谈。首先,战场是摆在民间的,战争再 具毁灭性,也不可能毁了所有流入民间的柴瓷。至今未发现柴瓷整器,说明 柴瓷从来就没有流入民间。因此,军窑之说是站不住脚的。其次,柴荣“禁 铜”,可以金银玉锡取代呀,干吗非得打碎玛瑙掺翠玉、黄金等制釉烧瓷,岂不是更浪费?这不是一生倡导清廉的柴荣的性格。欧阳天生:我想,柴荣造柴瓷一定与做人有关。姜宗福:答案其实就藏在那十二个字里。我们先说这“青如天”。欧阳 天生:清人朱琰在他的著作《陶说》中记载:“柴世宗时烧者,故日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意思是说,按照雨后天放晴的那个颜色将瓷器做出来。姜宗福:这种颜色其实就是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想当青天。他希望 以气吞山河之势“云破”中唐以来军阀割据的黑暗局面,扭转乾坤。“雨过 天晴”、“者般颜色作将幕”,酣畅淋漓地描绘了他心目中“新国家”的美 好愿景。欧阳天生:在柴荣看来,打江山易,但守江山难。打江山靠“气”,有了“正气”、“勇气”和“士气”,气吞山河,江山基本是你的;守江 山则靠“明”,“公明”、“廉明”、“光明”,日月清明,社稷才能万古 长青。姜宗福:正如康熙喜欢在瓷器上描缠枝莲提倡清廉一样,柴荣追求柴瓷 “明如镜”,是希望身边的人每天端起如明镜一般的茶杯或是饭碗都对着自 己照一照,随时发现为官、做人的瑕疵,及时加以改正改进。“公生明,廉 生威。”柴荣之所以下这一番苦心,就是为了让朝廷内外的官员都明白,为 官要“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兼听则明”则政治清明;做人不“徇 私逐利”、“讳疾忌医”,“日省三省”必“磊落光明”。欧阳天生:那“声如磬”又怎么解释呢?姜宗福:柴瓷,敲打敲打就能发出如磬一般美妙的声音;大丈夫唯傲骨 铮铮,才能掷地有声。欧阳天生:精妙!先生刚刚说打江山要有“三气”,我看要再添一“气”,即“骨气”!姜宗福:这十二字中间最令人费解的三个字是“薄如纸”。欧阳天生:我猜想,他是不是想以此告诫人们要看薄名利。姜宗福:应该没有如此简单。我琢磨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义薄云天”呢?欧阳天生:有道理。这和他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 政治理想刚好形成呼应。姜宗福:由此可以推断,柴窑既不是御窑,更不是军窑,而是柴荣为了 烧制出符合他心目中那十二字要求的政治抱负而开的试制窑,相当于现在的 实验室。直到临死之前,都没能够烧成符合他要求的柴窑成器,所以世上便 既没留下实物,又没留下窑址,唯一留下的便是臆断或念想。论陶瓷鉴赏能 力,北宋的欧阳修应当不在明代张应文和清代乾隆帝之下,但欧阳修对柴瓷 的评价之高与张应文评价柴瓷“差厚耳”、乾隆帝叹“柴窑”“未若永宣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历史怪象说明,真正合格的柴窑瓷器根本就没有问 世,张应文、乾隆帝见到的柴瓷要么是赝品,要么是次品,绝无可能是合格 的真品,就连欧阳修见到的都不一定达到了柴荣要求的柴窑真器的水准。欧阳天生:只可惜柴荣的生命太短暂了!他追求“瓷薄如纸”,结果“命如纸薄”。这难道是一种宿命?姜宗福:生命如同柴瓷,看似刚强,实则脆弱,一碰即碎。当生命坚强 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创造奇迹。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教导 我们“人定胜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生命脆弱的时候,一起事故、一 场风雨、一次疾病,都会使生命随风而去。生命孕育很复杂,失去很简单,人的眼睛就好比一张薄如柴瓷的生死帘子,能睁能闭,阴阳两隔。闭上了,睁开是福,这一天我们应该好好地活着;睁不开,支离“瓷”碎,一辈子到 此为止。“9·11”、“印尼海啸”、“汶川地震”……就在这一睁一闭之 间,成千上万的生命便消失于无形了。欧阳天生:许多人把柴荣的早逝归结于其做过一些不近人情的事,受到 了上天的诅咒而折了寿。其实,事必躬亲的作风才是他耗尽心力的致命杀手。姜宗福:柴荣是一个看透生死的人。他一生做了两件看似不近人情的事 情。一件是毁铜佛铸币,另一件是让孔夫子的子孙交税。对于“限佛”短寿 一说,他笑日:“平定乱世乃千秋的功业。佛家曾谓,如有益于世人,手眼 尚且可以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 欧阳天生:看得再通透,毕竟还是凡胎肉体呀!精力再旺盛,怎经得住 年复一年的日夜操劳?他一生五次亲征,次次冲杀一线。宫里烧瓷,他钦定 “瓷器式”……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柴荣终于在公元959年6月29日残阳如 血的日落时分,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遗感,永远离开了人世,死时年仅 三十九岁。姜宗福:瓷薄如纸,指的是柴器;命如纸薄,示的是众生。生命如柴瓷,理应细心呵护,备加珍惜。P16-19 
展开
目录
壹 瓷命·性命,最美是性情
贰 瓷命·国命,命悬于民
叁 好好做瓷与好好做人
肆 瓷薄如纸与命如纸薄
伍 器度与气度
陆 控制火候
柒 美丽的包袱
捌 成也个性败也个性
玖 大器晚成
拾 陶瓷的心思
拾壹 对称和破缺
拾贰 至柔至刚
拾叁 瓷禅一味
拾肆 炉火纯青
拾伍 天人合一
拾陆 宁为玉碎
拾柒 孤独的艺术
拾捌 粉饰太平
拾玖 清白公道
贰拾 红颜薄命
贰壹 深藏不露
贰贰 瓷有“漏”人无“漏”
贰叁 瓷心慈心
贰肆 天籁瓷风
贰伍 死而后生
贰陆 秀色可餐
贰柒 捏盘涅檠
贰捌 瓷砖瓷专
贰玖 伸缩自如
叁拾 瓷的格局
叁壹 “瓷”导战争
叁贰 陶瓷泡沫(上)
叁叁 陶瓷泡沫(下)
叁肆 瓷股持股
叁伍 官瓷赐官
叁陆 诗词诗瓷
叁柒 楚辞楚瓷
叁捌 瓷佛佛瓷
叁玖 标准识器标准做人
肆拾 钧瓷君瓷
肆壹 色釉色诱
肆贰 陶瓷的尊严
肆叁 金玉瓷缘
肆肆 陶瓷五味
肆伍 陶瓷变易(上)
肆陆 陶瓷变易(中)
肆柒 陶瓷变易(下)
中国陶瓷无大师(结语)
附录一 岳州窑记姜宗福
附录二 关于陶瓷与地产的巅峰对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