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埏埴成器——陶瓷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色教育丛书;国家级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32475
  • 作      者:
    杨勇智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勇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专注研究域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作品荣获第三届琵鹭杯公共艺术“评委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百花奖”铜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百花奖”最佳创意奖、GDSC全球数字与雕塑大赛优秀作品奖,多项作品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韩国清州国际手工艺双年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制作工艺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技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传承陶瓷制作工艺,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陶瓷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陶瓷艺术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稿深入讲授陶瓷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陶瓷成型工艺与技法要点以及当代陶艺的技法创新,强调学生对陶瓷造型规律和陶瓷材料成型与装饰工艺的工作原理的理性把握,有意识地吸收、传承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传统工艺与美学样式,形成一种既综合又相对独立的审美认知。
书稿重点是带领学生系统学习陶瓷的成型、施釉、装饰、烧成等制作工艺,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经典作品、主要艺术特色和工艺要点,强调学生以掌握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为前提,提高对陶瓷材料特质和表现语言的认知度和对泥、釉、火的驾驭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吸取营养,并结合当代审美和观念表达,大胆实验,寻找创新点,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有近万年的历史。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众多陶瓷窑口共同造就了灿若星河的陶瓷文明。陶瓷制品早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不了解陶瓷,甚至没有弄清楚陶瓷的基本概念。
陶瓷是一种很神奇的物质,制作陶瓷的黏土来自地表的岩石,坚硬的岩石在各种自然力 的作用下崩裂、分解成细小颗粒,这些颗粒与水混合成泥后,经高温烧制重新变成岩石般坚硬的物质。从传统的中国五行学说角度来看,陶瓷是唯一与金、木、水、火、土都有密切联系的材料,含有金属元素的土与水混合揉炼成泥,制成坯后放入燃烧木材的窑火中烧制成陶或瓷,釉中的金属元素是陶瓷呈色的关键,比如铁元素可以烧成青色,铜元素可以烧成红色,钴元素可以烧成蓝色等。而火是由土变陶(或瓷)质变过程的关键因素。人类的陶瓷发展史就是一个由低温烧制向高温烧制、由粗陶到细陶,由陶到瓷的渐进过程。
地球上本没有陶瓷这种物质,是早期人类偶然间发现泥土在火的高温下会变得坚硬且能够盛水,而后开始逐渐有意识地烧制陶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尝试改变一种物质的性状。可以说,烧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陶器的发明使早期人类的生活发生极大改变,人们可以用陶器盛水、烧水、煮肉等,加热食物可以有效去除寄生虫和多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物质,使古人类的健康状况和智力发展均有了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渐渐改善的过程中,人们还尝试在陶器上装饰,不仅为了美观,也用来进行图腾崇拜、寄托美好愿望等。可以说,对古代陶瓷的学习和研究,是了解我国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