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汉语趋向补语范畴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38978
  • 作      者:
    李燕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趋向补语范畴的表义经历了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转移,转移的过程具有连续体的特征。从主观化的角度看,这是趋向补语范畴“减弱了客观义,加强了主观义,语义重新调整的过程”。在转移的过程中有的趋向补语主观化程度高些,如“V起”已经具有了体的意义;有的程度则低些,如“V回”、“V进”只表达趋向义。趋向补语范畴内部的这种差异性,可以通过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加以佐证。 从留学生的语言习得角度看,“语种”、趋向补语范畴内部的“类别” 是影响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种”对趋向补语范畴进行分“类别”的教学,定能有效解决趋向补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围绕汉语趋向补语范畴进行汉英、汉韩、汉目的词汇化概念要素合并方式的比较,可以揭示出不同类型语言词汇化模式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而加深对汉语趋向补语范畴独特性的认识。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范畴化的认知机制及其动因
第一节 构式及构式多义
一、构式理论概述
二、构式多义的连续体特征
第二节 非范畴化的认知机制
一、“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二、非范畴化的特征
三、非范畴化与语法化
第三节 非范畴化的动因
一、转喻
二、隐喻

第二章 趋向补语结构的非范畴化
第一节 “V上”结构式
一、“V上”结构式的语义类型
二、“V上”结构标引的语义角色
三、“V上”结构式动词的过程特征分布
第二节 “V起”结构式
一、“V起”结构式的语义类型
二、“V起”结构式标引的语义角色
三、“v起”结构式动词的过程特征分布
第三节 “v下”结构式
一、“V下”结构式的语义类型
二、“v下”结构式标引的语义角色
三、“V下”结构式动词的过程特征分布
第四节 “V出”结构式
一、“V出”结构式的语义类型
二、“V出”结构式标引的语义角色
三、“v出”结构式动词的过程特征分布
第五节 “V开”结构式
一、“V开”结构式的语义类型
二、“v开”结构式标引的语义角色
三、“v开”结构式动词的过程特征分布
第六节 “V进”结构式
一、“V进”结构式的语义类型
二、“V进”结构式动词的过程特征分布
第七节 “V回”结构式
一、“V回”结构式的语义类型
二、“V回”结构式标引的语义角色
三、“V回”结构式动词的过程性特征分布
第八节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趋向补语的非范畴度研究
第一节 趋向补语的非范畴度
一、趋向补语范畴与语义类型的关系
二、趋向补语范畴内部动词的过程性特征分布
三、趋向补语范畴、语义类型和动词特征分布
第二节 趋向补语结构的非范畴度聚类分析
一、测定趋向补语范畴的变量
二、变量的连续化处理
三、趋向补语结构的非范畴度聚类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趋向补语结构的习得研究
第一节 关于趋向补语结构的测试
一、测试的基本情况
二、趋向补语结构习得的测试结果及相关性研究
第二节 汉外语言的对照分析
一、汉英对照分析
二、汉日对照分析
三、汉韩对照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节

附录
余论
一、本文的认识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不足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