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补语范畴的表义经历了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转移,转移的过程具有连续体的特征。从主观化的角度看,这是趋向补语范畴“减弱了客观义,加强了主观义,语义重新调整的过程”。在转移的过程中有的趋向补语主观化程度高些,如“V起”已经具有了体的意义;有的程度则低些,如“V回”、“V进”只表达趋向义。趋向补语范畴内部的这种差异性,可以通过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加以佐证。 从留学生的语言习得角度看,“语种”、趋向补语范畴内部的“类别” 是影响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种”对趋向补语范畴进行分“类别”的教学,定能有效解决趋向补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围绕汉语趋向补语范畴进行汉英、汉韩、汉目的词汇化概念要素合并方式的比较,可以揭示出不同类型语言词汇化模式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而加深对汉语趋向补语范畴独特性的认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