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第一句话
人与人交往很重视的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包括看见第一眼的外表形象,第一个动作,第一句话等等。因此,说好见面的第一句话,对于双方关系的发展走向意义重大。不管面对的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如何得体地把第一句开场白说到位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因为一个精彩的开场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彼此间的距离拉近。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创造第一印象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的确,假如你说的第一句话不得体,甚至让人不好接受,会给对方造成不好印象,自然双方的关系就很难再向前发展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矛盾和冲突都是由第一句话引起的。因此,说好第一句话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事情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因为第一句话没说好而闹得彼此关系紧张。如果第一句话说得好,就会减少很多矛盾。
对于营销人员来讲,由于职业的关系,开场白更要注意掌握好分寸,说什么话,什么时间说,怎么说,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要有点职业特点。在与客户交谈时,营销人员一定要注意使自己的开场语言贴近对方的心理,尽可能地消除由于心理障碍造成的隔阂。因为人们对任何事物的接受,首先表现在心理上的接受,因此把开场白说到人的心里,事情才好办。
一位消费者怒气冲冲地拿着一双有质量问题的皮鞋来到商场。正好鞋厂营销人员到商场了解鞋的销售情况,听完这位消费者的投诉后,他马上说了一句:“这样的鞋我买了也会气成你这样。”这句话使那位消费者的火气立刻消了一半,由刚开始坚持退货到后来答应换一双。
可见,一个让人爱听的开场白,不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冲突,使问题很好地得到了解决,而且还给对方留下了良好印象。
一般来说,“亲热贴心”是说好第一句话要遵循的原则。得体的开场白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攀认式
对任何一个素不相识者,只要事前作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你都可以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如果你在开场时及时拉上这层关系,比如在初次见面时跟对方说:“我同你哥哥是同学”,或者“我是你父亲的同事”,等等,就能一下子缩短两人的心理距离,使对方打消疑虑,减少警惕心,产生亲切感。
一位营销人员到某商场推销产品,接待他的是商场副经理。副经理一开口,这位营销人员马上说:“听口音您是北京人?”对方点了点头,反问道:“您也是北京人吗?”这位营销人员笑着回答:“不,但我对北京很有感情,一听到北京口音就感觉很亲切。”于是,商场副经理很客气地接待了这位营销人员,生意谈得也非常顺利。
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就很好地利用了“攀认式”的开场白:
“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
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两句话就使一百多位黑发黄肤的中国大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作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你看,里根总统这段开场白的设计是多么巧妙!
(2)敬慕式
对人尊重、敬慕会引起对方的好感,对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但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掌握分寸。要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要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不能牵强,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让听者感到自然。
任何人都有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的事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就他得意的事情提出一些问题,表明你真的在关注他,定使他心喜,并敞开心扉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与他的关系也会融洽起来。
老杨是一个高产作家,许多文学爱好者慕名前去请教,但杨先生苦于太忙,有时只是草草应付几句,使那些年轻人感到谈的很不过瘾。小徐来请教杨先生,他事先了解到杨先生最近出了一本问题小说,很畅销,是杨老师的得意之作。于是,小徐便由这本书开始了自己的谈话:“杨老师,您最近出版的那本问题小说我刚刚读完,写的太精彩了,您从酝酿到写作肯定倾注了不少的心血,那么,您是怎么产生写这部书的想法的呢?”听到小徐这样说,杨老师心里非常高兴,很自然地便同他侃侃而谈起来,小徐此行收获颇丰。
同其他慕名前往的文学爱好者相比而言,小徐“敬慕式”的开场白又简单,又恰到好处地讨好了杨先生,使得杨先生能对他倾囊相授,实在是成功的范例。
(3)寒暄式
中国人通常容易接受寒暄式的开场,这让他们觉得轻松,自然,进而更能增加亲切感。寒暄语可以没有实质性内容,可长可短,只要能体现自己乐于与对方结交之意即可。但如果你是有一定目的地与人进行寒暄,寒暄内容就需要围绕一些有目的性的问题,一些能引起交谈者兴趣的话题。寒喧内容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