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杨式太极拳精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408923
  • 作      者:
    李秀著
  • 出 版 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秀,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武术专业,同年到海南大学体育部工作至今。
    1997年师承著名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先生入室弟子杨礼儒先生。从2005年开始,主持海南大学太极拳选项课程教学,以杨式太极拳为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迅速掌握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演练规律和方法,了解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感受文化哲理,并能长年坚持锻炼,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课余期间,指导海南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开展太极拳的推广工作。
    1998年,发起成立海口市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
    2007年,发起成立海南大学杨式太极拳协会。
    2004年,论文《海口市开展太极拳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入选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获三等奖。
    2005年,与恩师杨礼儒先生合著《传统杨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萃》(新星出版社)。参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指导》(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一书中第九章《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2010年6月,代表海南参加安徽第4届全国体育大会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
    2010年,主持海南省教育厅课题《武术精神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发展》。
    2011年8月,论文《在传播学的视野下杨式太极拳成功传播的研究》荣获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主办的“2011年中国焦作第6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二等奖。
    目前是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武术(套路)裁判、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海口市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海南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展开
内容介绍
    杨氏太极拳由先祖杨禄禅先生首创,至先父杨澄甫先生定型,至今已历六世,经百余年而不衰。如今习练者日增,传播范围遍及海内外,成为体育运动中既适宜健身且符合科学原理的优秀拳种之一。
展开
精彩书评
    作为杨氏后裔,在我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多做些传播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后起之秀多做些继承和推广的工作,使更多的人对传统杨氏太极拳有所了解,在各领域得到更广泛的流传,为造福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我相信《杨式太极拳精讲》一书的出版,对广大年轻人群、高校学子们及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必能起到解惑答疑、指点门径的作用。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
    
    太极拳谁创始?张三丰还是陈卜?文献研究者有必要而普通练习者不必纠结其中;选择练哪一个拳种?陈式杨式抑或武式吴式?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机缘巧合而定,没必要细分彼此定夺高低:习拳如爬山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每上一个台阶风景大异却无捷径可行;习拳者最难的实乃“坚持”二字,别的难点如身体缺陷年龄大小工作性质等比起“坚持”二字来都可以忽略不计,所谓“贵在坚持”者是也;练拳如陆地游泳(郑曼青语)如完整的书法(个体性感悟)须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坚信习拳有多种益处如虚弱者变强健懒惰者变勤快,但最最宝贵的还是变化气质之功--浮躁者变沉静刚烈者变柔和狭隘者变豁达浅薄者变厚重……
    ——《古典与现代》主编杨国良
    
    愿青年学子们以本书为筏,从喧嚣闹市渡向“敬静”彼岸,以心灵为体,以拳艺为用,关爱自己,培养定力,强健身体,涵养品德,立定人生脚跟,坚实为学之路,则实乃个人之幸!家国之幸!而太极拳之功效,岂可仅凭观其外表朴素、运行柔弱而忽哉!
    ——邯郸永年原《太极》杂志总编杨宗杰
展开
精彩书摘
    沈家桢、顾留馨先生在《陈式太极拳》①中有《名家行拳实例》,记录杨澄甫、吴鉴泉等在北京时行拳神韵:
    “1914年前后,在前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年会终了时,全城各式武术家们,如纪子修、张策、尚云祥、王茂斋、许禹生等参加余兴表演。当时太极拳方面,有杨澄甫、吴鉴泉双演太极拳。他们采用的都是大架子,两位在表演时,使观众只觉得是在左右逢源之中前进和后退,滔滔不绝地起伏不已,好像站在小划船上横渡长江一样;他们的动作表面上极其绵软,内里却显得含有坚刚;慢到方时快,快得圆时慢,极其匀清地配合着开合,如玉环无端,看不清衔接在何处。他们进退时并不显出在进退,仅觉得逐步在变换姿势,表演完毕的时间约八分多钟,在场的人都叹为观止。名家们在走架子时所以能够达到这种精深正确的要求,当然主要是因为他们勤学苦练,功夫到家的结果。但是内中如缺少往复的摺迭和进退的转换,要想达到这样动荡不已和一气呵成是有困难的。”
    1918~1928年,杨澄甫与陈微明、武汇川等众弟子相继南下,因此,太极拳在此时期向南方传播开来。1919年,37岁的他应邀到上海担任第二次国术比赛裁判。1928年,杨澄甫应馆长张之江之邀赴中央国术馆担任太极拳教员。1929年,杨澄甫又应浙江省省长兼浙江国术馆馆长张静江之邀,转赴杭州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1929年初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信致各国术馆,将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发起全国武术各门派的实际较量,各国术馆纷纷响应,并由实力雄厚的浙江国术馆承办。大会设评判别委员会及检察委员会:李景林担任评判委员长;孙禄堂、褚民谊担任副委员长;杨澄甫、杜心。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杨式太极拳概述
第一节 杨式太极拳的源流与特点
第二节 杨式太极拳的传播
第三节 世界的太极拳
第四节 太极拳与身心健康
第五节 太极嫡传根深叶茂
第六节 杨式太极拳械技术体系

第二章 杨式太极拳技理体系
第一节 杨式太极拳行拳总则
第二节 一身备五弓--杨式太极拳的身型架构
第三节 杨式太极拳的整体运动模式

第三章 杨式太极拳习拳须知
第一节 让传统太极拳进入年轻人的世界
第二节 学艺先学礼,习武先学德--太极拳课堂的武德修养与礼仪
第三节 学练杨式太极拳的方法

第四章 杨式太极拳教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太极拳教学原则
第二节 太极拳技能形成的阶段及教学步骤
第三节 太极拳常用教学方法
第四节 杨式太极拳教学拳架的选择

第五章 杨式太极拳技术
第一节 杨式太极拳基本技术
第二节 杨式太极拳13式教学
第三节 杨式太极拳28式教学
第四节 杨式太极拳推手简介
第五节 杨式太极拳动作用法图解

附录1 杨式太极拳经典文献
附录2 杨澄甫先生经典太极拳架、推手及动作用法拳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