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教育科技水平稳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都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目标创造了条件。
为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建立与世界各国长期友好往来的关系,培养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利用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为世界其它国家培养教育科技人才,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决定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实施预科教育。2005年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参考国外预科教育的经验,首先在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和山东大学三所高校进行了预科教育的试点工作。2009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三所高校。2010年,又新增了东北师范大学。同年,为保证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高我国政府奖学金使用效益,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预科教育工作全面铺开,全国七所高校正式承担预科教育任务。
多数预科生汉语水平零起点入学,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问里,跨越语言的障碍、跨越专业基础知识的障碍、跨越中外文化差异的障碍,进入中国高校与中国学生同堂学习专业,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预科教育必得深入研究,艰苦探索,精心设计,辛苦付出。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领导下,七所院校勇于实践、竭力探索,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难能可贵、令人瞩目的成绩。
预科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为预科教育的质量提升与理论升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预科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也期盼理论研究的规范与引领。为了固化与提升预科教育成果,2011年,同济大学将“外国留学生预科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纳入“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1月19日,主办了“第一届预科教育研讨会”,国家留学基金委领导与来自教育部七所预科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第一届预科教育研讨会”的召开,旨在促进预科教育研究,增进预科院校交流,在开放与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这次会议的参会者大都来自预科教育第一线,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之余,他们仍努力地吸收学科前沿理论,努力地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加以提炼与升华。他们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是实践的结晶,理论的基石。他们关注宏观的构架、致力微观的雕琢,从教学大纲到教学模式,从教材编写到水平测试,从本体研究到应用理论、从认知心理到学习策略、从教学现状到教学管理,论题几乎涵盖了预科教育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尽管这些论文还有些稚嫩,还不够深入,但磨砺中却透着一股韧劲,仿佛凌晨的微光,初春的萌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