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3869
  • 作      者:
    宫志峰, 李纪岩, 李在武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8BKS052)的结项成果,成果评定为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奠定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并通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理念体现出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就是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题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实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吸取多年来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与教训,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统筹兼顾的系统研究方法、多学科整合与借鉴的研究方法等方法,力求构筑一个科学高效、便于高校操作运用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展开
目录
导论<br /><br />一、问题的缘起<br /><br />二、研究综述<br /><br />(一)关于价值、价值观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br /><br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br /><br />(三)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br /><br />三、本书研究的方法<br /><br />四、本书研究的创新点<br /><br />第一章&nbsp;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br /><br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br /><br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br /><br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br /><br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br /><br />第二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br /><br />一、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加强教育的重要性<br /><br />二、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内在需求<br /><br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价值观念体系<br /><br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r /><br />第三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背景<br /><br />一、历史起点<br /><br />(一)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培育<br /><br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价值观教育<br /><br />(三)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价值观教育<br /><br />二、国际背景<br /><br />(一)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影响<br /><br />(二)社会主义新变化的影响<br /><br />(三)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的影响<br /><br />三、国内环境<br /><br />(一)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特点及其影响<br /><br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状况及其影响<br /><br />第四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状况<br /><br />一、建设的进程<br /><br />(一)在拨乱反正中曲折发展<br /><br />(二)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前进<br /><br />(三)在新世纪的新机遇、新发展<br /><br />二、建设的效果<br /><br />(一)理想信念状况<br /><br />(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状况<br /><br />(三)荣辱观状况<br /><br />三、经验与启示<br /><br />第五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br /><br />一、确立目标的基本原则<br /><br />(一)“合目的性”原则<br /><br />(二)“合规律性”原则<br /><br />二、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br /><br />(一)社会目标<br /><br />(二)个体目标<br /><br />(三)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统<br /><br />三、基础性目标与先进性目标<br /><br />(一)目标的层次性<br /><br />(二)基础性目标<br /><br />(三)先进性目标,提高层次<br /><br />四、基本任务<br /><br />(一)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br /><br />(二)引领当代社会思潮<br /><br />第六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br /><br />一、方略与原则<br /><br />(一)整体推进的方略<br /><br />(二)科学引导的原则<br /><br />二、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br /><br />(一)社会教育<br /><br />(二)家庭教育<br /><br />(三)学校教育<br /><br />三、统筹未成年人教育与大学生教育<br /><br />(一)未成年人教育<br /><br />(二)大学生教育<br /><br />四、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br /><br />(一)课堂教学<br /><br />(二)校园文化活动<br /><br />(三)社会实践<br /><br />五、统筹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br /><br />(一)专业教育<br /><br />(二)人文素质教育<br /><br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br /><br />第七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法<br /><br />一、传统方法述评<br /><br />(一)传统方法举要<br /><br />(二)传统方法的不足及其原因<br /><br />二、方法创新的意义与原则<br /><br />(一)方法创新的意义<br /><br />(二)方法创新的原则<br /><br />三、方法创新的思路<br /><br />(一)借鉴价值澄清理论<br /><br />(二)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br /><br />(三)关注网络、社团、公寓<br /><br />第八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br /><br />一、主体与主体建设的内涵<br /><br />二、主体建设的重要性<br /><br />(一)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br /><br />(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需要<br /><br />(三)应对现实挑战的需要<br /><br />三、主体建设的目标要求<br /><br />(一)政治强是首要标准<br /><br />(二)业务精是必备条件<br /><br />(三)纪律严是制度保障<br /><br />(四)作风正是关键因素<br /><br />四、主体建设的措施<br /><br />(一)基础队伍的建设<br /><br />(二)骨干队伍的建设<br /><br />(三)兼职队伍的建设<br /><br />(四)课外队伍的建设<br /><br />(五)校外队伍的建设<br /><br />第九章&nbsp;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体制<br /><br />一、理顺体制<br /><br />(一)现有体制及优势<br /><br />(二)现有体制的问题与不足<br /><br />(三)体制创新的思路<br /><br />二、创新运行机制<br /><br />(一)引入互动机制<br /><br />(二)强化实现机制<br /><br />(三)建立反馈机制<br /><br />(四)运用调控机制<br /><br />三、构筑保障机制<br /><br />(一)改进组织保障<br /><br />(二)改进制度保障<br /><br />(三)改进物质保障<br /><br />(四)改进环境保障<br /><br />结语<br /><br />附录&nbsp;不同制度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镜鉴<br /><br />参考文献<br /><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