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课改 新教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32328
  • 作      者:
    谭吉华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新课改新理念,推动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回归生活”,教学要生活化;“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新教法的亮点;导课是“凤头”,精心设计好导入;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要注重设置情境;提问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助产婆”,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组织教学,打造生态课堂;例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性语言;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新课改的要求;结课有课堂教学的“豹尾”之美誉,能收到“余音绕梁”之效。
展开
作者简介
  谭吉华,男,汉族,1964年8月生,湖南邵东人,法学博士、教授,现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主持了4个省级社科课题,主持《信息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和《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等课题,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6项,撰写并出版专著2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参与教育部教材编写2部,发表A类刊物论文3篇,《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和分析国际问题的方法论》、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管理国家的思想》等,其他论文40余篇,有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摘录。
展开
内容介绍
  新课改新理念,推劫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责无旁贷积极主动适应新课改新理念,创新教法,提高教学效果。《新课改 新教法》提供既实用,又具可操作性的教法,你将受益匪浅!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是在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先驱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其理论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即(1)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2)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学习者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超越所给的消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的情景被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灵活性;(3)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的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的特殊性以及个人先前经验的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对学习者而言,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信息加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和知识灌输的对象。知识与技能也并非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给他们,相反,学习者的知识技能都是自己主动建构的,他们自己要对建构结果负决定性的责任。
  对教师而言,其工作的重点就由重“教”向重“导”的方向转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主宰。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如模拟生活场景或者展现一些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诱发学生思考,使其在认知上达到不平衡,并利用这种不平衡来刺激探究活动,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
展开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教育即生活”,要求教学生活化
一、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二、教学生活化的科学依据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依据
(二)教学生活化实践依据
三、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四、教学生活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将教学生活化庸俗化
(二)避免教学生活化的无序化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避免“非生活化”
五、教学生活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求实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五)民主性原则
六、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追求生活化
(二)教学过程回归生活化
(三)教学形式模拟生活化

第二章 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发现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哲学依据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增强自主判断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将“自主”当成自由活动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五、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探究性原则
(三)开放性原则
(四)激励性原则
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运用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二)组织合作策略
(三)活动情境策略
(四)情感陶冶策略
(五)精讲巧练策略
七、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
(一)教师示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
……

第三章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新课改的新理念和亮点
第四章 导课是“凤头”
第五章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第六章 提问,学生构建知识的“助产婆”
第七章 组织教学,打造生态课堂
第八章 例证,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第九章 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性语言
第十章 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教学发展的趋势
第十一章 结课是“豹尾”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