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协同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07426
  • 作      者:
    陈劲编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根本保障。《协同创新》是在学习有关协同创新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创新理论与实践,对协同创新作出的若干研究心得。全书分四篇八章节,内容包括协同创新的现实背景——从创新资源的封闭、分散到整合、协同;协同创新的理论背景——从独立创新、开放式创新到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协同创新的共享机制等。《协同创新》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展开
目录
序 言第一篇 协同创新的背景第一章 协同创新的现实背景--从创新资源的封闭、分散到整合、协同第一节 创新与国家竞争力一、创新的概念与意义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二节 我国创新能力现状一、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二、创新资源分散、封闭、缺乏整合第三节 从封闭、分散走向整合、协同创新一、协同制造--协同创新的先期基础二、协同创新--培育创新基因,穷究创新之道三、协同创新的两个维度--整合与互动第四节 协同创新--科技、经济、教育协同新范式第二篇 协同创新的理论范式第二章 协同创新的理论背景--从独立创新、开放式创新到协同创新第一节 独立创新第二节 开放式创新一、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二、开放式创新理论三、开放式创新模式四、开放式创新机理第三节 协同创新的理论范式一、协同创新较其他创新模式的优势二、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复杂系统三、协同创新的理论范式第四节 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一、协同创新的驱动要素二、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三、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第三篇 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第三章 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节 协同创新的知识增值一、创新体系的知识增值过程二、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知识增值三、协同创新的知识增值与价值创造第二节 协同创新体系的交易成本问题一、科斯和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二、协同创新机制的交易成本问题第三节 协同创新体系中的风险分摊问题一、创新体系中风险的内涵与分类二、协同创新机制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摊第四节 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一、创新体系中利益的内涵和分类二、创新体系中的利益分配原则三、协同创新体系中影响利益分配的因素第四章 协同创新的共享机制第一节 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一、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模型二、协同创新异质性知识合作三、协同创新跨组织知识共享第二节 协同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一、协同创新的知识共享模式二、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第三节 协同创新的其他资源共享机制一、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影响要素分析二、协同创新其他资源共享第四节 协同创新的信任机制一、信任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重要性二、信任机制的构建及模型分析第五章 协同创新的平台基础第一节 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系统分析一、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学视角二、协同创新平台的系统结构第二节 协同创新平台的目标、原则及宏观布局一、协同创新平台的目标二、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原则三、协同创新平台的宏观布局四、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第三节 协同创新平台的运作与管理一、协同创新平台的构成二、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结构三、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领导者第四节 协同创新平台的辐射作用一、平台对高校科教职能的促进作用二、平台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第六章 引领创新为主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第一节 协同创新的创新绩效一、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二、开放度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三、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第二节 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二、创新要素协同的影响因素三、协同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第三节 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一、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二、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网络机制第四篇 协同创新的政策与环境第七章 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第一节 创新政策理论第二节 协同创新政策的主体和对象一、协同创新的主体二、协同创新的对象第三节 协同创新政策的目标一、调节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二、解决协同创新信息的缺陷问题三、解决知识基础与商业需求不适应第四节 协同创新政策的工具一、供给面导向的政策二、需求面导向的政策三、环境面导向的政策四、连接面的政策第八章 协同创新与制度变迁第一节 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内涵一、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研究范式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概述第二节 协同创新对制度变迁的促进作用一、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协同创新二、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与协同创新第三节 协同创新与中国制度变迁的未来一、制度变迁的演化经济学视角二、协同创新对构建新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第四节 协同创新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一、现阶段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二、高等学校科技体制改革策略分析三、高等学校科技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四、创新型企业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五、政府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协调领导作用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