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石友得到一枚上好的雨花石,白天品、晚上悟、夜里做梦醒来还要叫醒一家人帮助取名欣赏,折腾了三天三夜,使家人不得安宁。又有人进城看病,路过石摊,被那绚丽多姿的奇石所迷,不仅忘记了要去看病的重任,还把看病的钱倾囊而出,换回一块奇石。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藏石、爱石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5.东方赏石与西方赏石的异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奇石作为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具有俊美、艳丽、奇妙、稀缺和蕴涵无穷机理和意境的载体,怎能不牢牢地吸引着人们的眼光,使人们为之着迷,为之疯狂,为之痴呆呢?
事实上,早在人类还处于蒙昧的史前时期,美的意识还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就已有了对奇石的欣赏。如前面曾经提到的,1956年,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一个40万年前的遗址里,发掘到几块红色的赤铁矿小块,上面有着经人工磨蚀的痕迹。它表明那时的原始人类已经懂得用它来涂抹、打扮自己。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们显然已较普遍地用美丽的小石块来装饰自己。在欧洲前南斯拉夫沙尼达尔人遗址(4万-5万年前),我国山西峙峪人遗址(约2.8万年前),都曾在古人头骨边发现有和兽牙、贝壳混在一起的用于装饰的小石块。而在我国北京山顶洞人遗址(约2万年前)里,更发现被人们用于装饰的石珠,竟然还用赤铁矿加予染红。所以,对石的爱好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显然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存在任何东方和西方的差异。但随着人类文明在发展道路土出现了东西方的差异,人们在对石的爱好和欣赏方面,也就不免地烙上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色彩,并渐渐地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个流派。
如前所述,我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浓厚的儒、道、禅的文化背景。它是在文人士大夫的倡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美学的载体,一种视觉的艺术,奇石最早是以园林立峰的形式出现,进而变成案几的陈设,手中的把玩,是人们缩短与大自然对话距离的表征,所以被誉为是不朽的景,立体的画,无言的诗。更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赏石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感性内省的文化观念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东晋陶渊明则有“谁知片石多情甚”的感叹;唐代白居易在颂太湖石时也有“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之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