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有“中华第一龙”之称。铜梁龙舞,名列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曾两度进京,参加共和国35周年和50周年庆典,曾参加亚洲AAPP会议、中法文化年、东亚运动会等国内外重大展演活动100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荣获金牌20余枚。行家认为,铜梁龙包含着精致和细腻,贯穿着灵动与轻捷。集南北龙舞之所长,既体现出北方龙的浩大和豪放,又同时具有南方龙的精美与灵巧特征;既有北方龙舞刚猛有力、激烈奔放、浑朴昂扬、表意直接的“刚”,又有南方龙舞柔缓细腻、轻捷矫健、活泼灵巧、变化有致的“柔”;从而能够集高、难、精、美于一身,用丰富的动作和套路来有声有色地展现出巨龙翻滚腾飞的意蕴与雄姿。正是这种兼收南北龙舞之所长而形成的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规定了铜梁龙所具有的不同凡响的特殊美学品格——磅礴与细腻共存,浩大与精美同辉。这品格的背后,就深蕴着铜梁人的精神内蕴。
与铜梁龙一样被铜梁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是战斗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391高地战场上,为了顾全整个战局,视纪律重于生命而勇于献身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他的英雄事迹和感人精神,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以至于在共和国6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著名人物之一。
少为人知的是,闻名遐迩的黄埔军校,也曾经在西迁途中停驻陈宏的老家——铜梁。
铜梁县城东北5里的罗喉山捧云石正面,现存有一块残缺的碑刻,碑文还依稀可辨,可知其为国民党中央军校学员在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时,到此游历所镌,当中隐隐透出战败的沮丧和对前途的绝望。立碑人我们已无从考寻,但它却吸引我们去追寻铜梁这片热土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
1935年10月1日,国民政府在成都设立军校,称为黄埔军校成都分校,1936年4月15日正式开学,1938年1月改称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有趣的是,这成了后来黄埔本校“长征”西迁的“根据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大撤退,黄埔军校校本部奉命西迁成都。西迁途中,曾设校在铜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