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众传媒与上海认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805406
  • 作      者:
    吕新雨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热风·研究坊丛书:大众传媒与上海认同》以上海为聚焦,不仅仅是把大众传媒作为上海的一个定语,也是希望把它看成是上海研究的一个方法,是通过大众媒介的方式来理解和触摸上海。
    我们有意识地希望打破单一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上海想象的叙述,而是更多地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展示上海多元而变动的认同资源。
展开
内容介绍
    《热风·研究坊丛书:大众传媒与上海认同》集聚焦于上海,不仅分析上海人的自我认同所经历的历史变迁,也试图勾勒在此种变迁中,这一认同被大众传媒塑造和传播的过程,进而探讨自我认同、大众传媒与一座城市历史之间相互缠绕的关系。在此,大众媒介不只是一种新的研究对象,更是触摸、理解乃至研究上海的新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对解放前上海工人形象进行考察时,本研究主要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与上海工人运动有关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和“四一二”政变——发生时间前后《申报》的报道。因为在事件发生前后,媒体报道比较集中,其特点也比较容易凸显出来。在对第二阶段上海工人形象进行考察时,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1950年4、5月和1961年4、5月《解放日报》的报道。1950年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年,1961年的上海则是在“大跃进”之后进入了调整整顿阶段,同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对工人阶级的报道也会相对集中。在第三阶段,主要选取的研究对象是1998年1月《解放日报》的报道,2002年5月和2004年全年《新民晚报》的报道。1998年1月,上海纺织业开始了“压锭战”,2002年5月,上海最后一批工人新村将要拆迁,2004年则是最接近本文写作时间的一年。
    在主流大众传媒中,本研究选择了报纸为研究对象,因为在本研究涉及的历史时期内,只有报纸是一直存在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并没有广播和电视媒体。以报纸为研究对象能够保证各时期之间的研究较为统一,并且来源于报纸的资料较易收集。
    在具体报纸的选择上,解放前是《申报》。因为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当时的国共两党报纸较为对立,在这个研究中希望找一个较为中立的主流报纸。并且工人阶级在解放前尚未被建构起来,它的踪迹要在社会新闻、政治新闻各方面去仔细地找。《申报》是内容较为全面的一张报纸,且持续办报时间长,对于资料的收集来说较为理想。
    在解放后选择的是《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是上海的市委机关报,代表党和政府的声音,《新民晚报》是相当大众通俗的市民报纸,在研究各种力量对工人阶级的表达时,它们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因为此研究的对象分布时间跨度较大,涵盖内容非常丰富,本文未能完全展开讨论,只能以个案分析为主,采取定量与思辨方法相结合,以窥一斑。
    ……
展开
目录
序言
大众传媒的石库门与上海人身份认同的历史变迁
大众传媒与上海工人阶级主体性建构及变迁
大众传媒与“上海男人”——上海男性气质的历史变迁
摩登印象——大众传媒与上海“女性气质角色”的历史变迁
大众传媒与晚清以来“上海人”的历史变迁(上篇)
大众传媒与晚清以来“上海人”的历史变迁(下篇)
“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关于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