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良知传播:电视与三农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6080
  • 作      者:
    李升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升科,山东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毕业,博士,主任记者,现在北京城市学院新闻系任教。在十多年的一线记者工作中,先后在市、省、中央多个层次媒体供职,创作了100多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撰写了近百篇通讯和评论员文章,其中有十多篇作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二奖项。学术研究方面,先后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战线》等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并先后主持完成两项部级课题。
  一直致力于社会学问题的传播学思考以及传播学问题的社会学思考的双重结合。思考和灵魂一直游走于静寂的乡村和喧嚣的都市之间,也每每在彷徨和无助时寻回故乡泥土的庇佑。
展开
内容介绍
  《婚介与社会书系(第2辑)·良知传播:电视与三农关系研究》具有以下特色:
  中国文化里重农和轻农意识的相悖性在当下的电视媒介里体现为无处不在的权贵化取向。
  “媒介三农”在“事实三农”、“政策三农”、“学者三农”的场域冲突中具有独特的塑造和中枢传动意义,而对于这个“意义”的忽略就意味着解决“三农问题”的链条断裂。
  媒介对于农民国民性格的塑造一定意义上不比解决温饱问题的价值小,而当下媒介对于农民的媒介图像建构处处充满着有意无意的“歧视”和“矮化”。
  具有很强公共性特征的对农电视传播需要持续不断的“信息扶贫”。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福利的贫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低保”等社会福利体系没有覆盖到大多数的农民身上。大多数农民到了城市干部职工该退休的年龄时,还依然担负着最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扮演着壮劳力的角色。在医疗方面,小病舍不得治,大病治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比比皆是。
  3.“三农”问题的背景
  (1)中外精英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一位欧洲驻华大使回国后,在回答朋友对中国印象的问题时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与整个社会的这种反差,社会学家称之为“断裂”,意思是指“三农”被甩到了体系之外。
  经济学家吴敬链2005年3月份接受“中国经济学奖”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们以往搞改革的经济学家,为改革出谋划策的经济学家,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懂农村,不懂农民,也就是说不懂‘三农’”。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一批社会学家掀起了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毛泽东从做农民工作开始搞革命,强调说不懂农民就不懂中国的革命运动,所以中国的革命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农民“土地革命运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改变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起的。所以解决好以农民为中心的“三农”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执政党把“三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宏大的现实意义的。
  (2)执政党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
展开
目录
序言
导论 对农电视传播:一个不能忽略却常被忽略的电视现象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对农电视传播理论研究的成果、不足及借鉴意义的分析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和角度

第一章 场域理论观照下的对农电视传播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第一节 对农电视传播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工具作用
第三节 场域理论“关系分析”意义上的“媒介三农”的位置
第四节 “媒介三农”、“学者三农”、“政策三农”的三角互动

第二章 对农电视传播与“三农问题”的对位与错位
第一节 对农电视史略
第二节 国家一社会结构变迁下的“三农问题”演变分析
第三节 对位:舆论监督与典型报道、经济信息报道的立体结合
第四节 错位:城乡电视对比框架下的忽略与漠视

第三章 对农电视传播弱势化:多种力量较量的结果
第一节 传统文化:重农与轻农思想的相悖性历史存在
第二节 媒介消费主义:“三农”主体的受传者中心位置移向边缘
第三节 权贵化取向:对农电视节目萎缩的心理症结

第四章 公共经济学视野下对农电视传播的公共性特征分析
第一节 分析对农电视传播公共性特征的意义
第二节 公共经济学理论中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
第三节 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对农电视传播属于准公共物品
第四节 对农电视传播不能简单地市场化

第五章 对农电视传播功能分析
第一节 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信息功能
第二节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国民性格塑造功能
第三节 乡村自治下的政治功能

第六章 建立对农电视传播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外部:以“村村通”和“西新工程”为主体的硬件建设
第二节 内部:建立正确的对农电视传播价值观和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
第三节 媒介职业主义精神的建立与强化

结语:对农电视传播场域与“三农问题”场域信息循环中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